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赴滇采访孙宁生老师札记
[发布日期: 2023-10-13 ]  本文已被浏览过


一、到云南采访孙老师,念头起于2019年9月,践行是在2023年4月

2019年9月,我到昆明参加民盟中央第七届教育论坛,孙老师也从曲靖赶来也参加论坛。事先知道我们两人都因论文获奖,会在论坛上会面。出发前,专程去盟市委,将2016年民盟南京市委评选的首届杰出盟员的奖品、也是纪念品,一套印有孙老师照片的定制邮票带上。

2019年9月18日,我与孙老师在昆明见面,呈上邮票,带上盟市委领导的问候,然后在房间交谈了。交谈内容主要是孙老师在云贵支教的经历和感受,尤其是关于为山区孩子提供什么样的帮助最有效。孙老师表示,不是所有孩子都要资助上大学,应当确定最适合的路径、包括要充分考虑家庭因素,在高中分流、甚至初中分流,中职就是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对于学力不足、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学生更应当尽早分流。19日盟中央论坛上大会交流,原本8分钟,因为分组交流改为全体参会人员同场交流,每人发言缩为4分钟。问题自然不能说清楚,于是当晚我与孙老师再次约在房间里,围绕资助对象选择、资助方式等进行深谈。印象最深的是,孙老师提出不管多少钱,就打在学生的饭卡里,只能在学校食堂和小卖部消费。孙老师在云贵支教多年的体会,我信甚之!

 

二、与孙老师在云贵高原上的见面,一共有四次,都与民盟组织的活动有关

第一次是2012年4月,民盟江苏省委组织赴贵州毕节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孙老师在毕节市威宁县哈喇河乡田字格小学支教。孙老师从威宁赶到毕节,与我们见了面。当时我担任民盟南京市委教育专委会主任,又是“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工作组的组长。一见面孙老师就说“我是你的兵啊”,让我着实担不起!盟市委戴主委表示,要专程去威宁看望孙老师。

第二次是2012年9月教师节,民盟南京市委专程组团赴毕节开展支教活动。市里的活动结束后,我们一行10人去威宁县看望孙老师,同行的朱建廉老师被留在县上给全县校长培训,其余人跟随戴主委下乡。惊心动魄的行程,终于到了孙老师支教的田字格小学,至今我都忘不了孙老师与戴主委“大山里的拥抱”。回来我们制作了一段视频,十多分钟,时常看起,场景历历在目,回回都很激动!

第三次是2019年9月昆明,我们一起参加盟中央教育论坛。

这次是第四次。2023年4月,我同民盟南京市委理论研究会的盟员们一道,赴云南曲靖作“口述历史”的采访。

 

三、出发前的准备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深入孙老师的采访早就列入计划,但都未能实施。去年9月孙老师回宁,有人建议在南京对孙老师进行采访,我明确提出只有到孙老师支教学校去采访,才能取得最佳效果。9月30日到盟市委,孙老师送来《乌蒙山纪事》一书,我再次面对面与孙老师谈及支教有关事宜,并商定了赴云南采访的计划。盟市委新一届理论研究会成立,我们将对孙老师的采访列入年度计划和重点工作。今年初,我们在拟订今年工作计划时决定,在雾霾消散之际,在难得到来的春天里——我们去乌蒙山采访孙老师!

出发前,3月31日,我们再次集中,确定赴滇人员,商量具体行程、分工和采访提纲,初步提出采访对象除孙老师外,再增加孙老师的同事、资助的学生和资助过已经毕业的学生,我主动提出由我来拟订提纲并担任采访人。4月4日确定最后行程和活动方案,我们增加了在昆明开展民盟传统教育,参访西南联大旧址,与曲靖、昆明两市盟组织交流等内容。

利用清明节假期,我草拟了采访提纲。大致有5个问题:

1.请孙老师讲述选择云南支教的情况,回忆当时的经历;

2.在云贵支教12年,遇到哪些困难?又是怎样克服的?

3.对于困难家庭学生的出路,应当如何规划?教育扶贫的思考?西部发展的想法?

4.“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有哪些人和力量在支持孙老师?

5.下一步打算?对盟组织的建议?

 

四、终于来到孙老师支教的茨营中学

4月10日,我们出发,一行10人。

当天下午17点抵昆明长水机场,随即上车直接去曲靖,车程约一个半小时抵曲靖市区,19点抵达入驻酒店,孙老师已经在酒店大厅等我们了。简单寒暄,就在大厅初步就采访安排做了沟通。

11日一早我们与孙老师一同驱车去茨营镇,车程约半小时,到茨营中学,进入校园先看了爱心超市,有爱心人士捐赠的物品,上到二楼是“希望图书馆”,牌子上捐建单位里南京民盟市委排在第一位。随即我们决定就将采访现场确定在图书馆。孙老师说,一定要去看下2011年刚到茨营的简易板房图书室,因为已经满十年,要不是疫情就拆除了。我们赶紧跟随孙老师往校园后面走,在学校原来的学生餐厅屋顶上搭建的板房,进到里面十分简陋,孙老师说这里是他最先睡觉的地方,就在屋子一角,晚上将床铺搭上,白天拆掉。之后有了宿舍,在校园里搭建的平房,孙老师带我们去看,只隐约见到地基。再后来在宿舍楼里有了一间屋,孙老师只带我一人上去看了,说不太好拍照。由于来学校采访孙老师的人多了,学校和有关部门很谨慎、怕影响面子。

回到图书馆,与孙老师再次商量了采访提纲,并与负责拍摄的王红波讨论了一些细节,采访正式开始。我之前拟订的采访提纲

10点正式采访,间有大课间中断,孙老师必须去操场,之后继续,11点半采访结束。孙老师的娓娓道来,12年的岁月弹指一挥间,我们作为听者热血沸腾,但孙老师表情却十分平静。具体内容这里就不一一陈述,待片子制作完毕我们一同聆听。

之后我们一同去食堂看学生午餐,与学生交谈。采访学校领导,了解孙老师在学校的工作情况。举行简单的捐赠仪式,民盟市委新联会捐赠15万元助学奖学金。直到13点才到镇上吃午饭,之前我们谢绝了学校的安排,但却有一名在南京工作的曲靖老乡,得知我们的行程,陪同我们采访。午饭后我们又去茨营卫生院采访孙老师帮扶回乡工作的护士,这位护士是孤儿,她回忆刚开始接触孙老师时,孙老师的清瘦面庞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现在感觉孙老师比原来胖些、气色也好很多。我们与这个孩子一起高兴。

这样在茨营的采访就结束了。我们实地采访了孙老师、茨营中学的领导、在校的学生、过去资助过的学生,尤其是一位回乡工作的学生。当天下午我们赶回曲靖市区,由民盟曲靖市委领导陪同参访了曲靖市第一中学、曲靖市博物馆,孙老师与我们一道参访。

 

五、在昆明的采访

12日我们从曲靖去昆明,下午拜访民盟昆明市委,一同座谈交流,尤其谈到南京的“口述历史”很有创意,听说我们已经出了一本书,昆明市委求索,月底正好在昆明有民盟先贤命名支部活动,可以请南京陶行知支部的盟员带来。晚上赶回驻地,在酒店继续安排采访,是一名大三学生,茨营学子,已在云南民族大学就读的女生。这名女生谈及在茨营求学的经历,得到了孙老师的帮助,双目噙泪,连连感叹如果不是孙老师,她是不会进到大学的。因为要赶在宿舍关门前回到学校,采访在20点半结束,孙老师将其送出酒店,孩子依旧有很多话要与孙老师说,惜别场景感人。

13日上午我们去了西南联大,拜谒了李公朴衣冠冢,进入西南联大博物馆聆听讲解,这里是盟中央挂牌的传统教育基地。下午我们一行去了西仓坡——闻一多殉难处,就在翠湖西边。之后我们又绕到翠湖东边,寻到李公朴殉难处,路边仅以小块碑,路过不留意就错过了。昆明留下了许多民盟先贤的足迹,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寻找。

晚饭后我们继续采访,又是一位茨营学子,已经在昆明高铁上班的男生,一下班就急急赶来。小伙子讲到自己每月有4000元收入时眉飞色舞,回答完我们的提问后就撇开我们与孙老师聊个没完。

至此我们在云南对孙老师的采访就告一段落了,与其他盟员前辈采访不同的是,对孙老师的采访,不仅对其本人,还包括他的同事和学生。


理论研究会  张弛

 

上一篇 画好同心圆,谱写新篇章
下一篇 礼赞英雄 践行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