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礼赞英雄  践行英雄
[发布日期: 2023-08-2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古往今来,面对一次次狼烟烽火、强敌入侵,一次次天塌地陷、沧海横流,无数先辈挺身而出,力挽狂澜,救民众于水火。他们视死如归,勇赴国难,浩然正气,光照千古。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民族能够经历无数灾厄仍不断发展壮大,从来都不是因为有救世主,而是因为在大灾大难前有千千万万个普通人挺身而出、慷慨前行!”

我们民盟南京市陶行知支部是南京民盟成立的第一个以民盟先贤名字命名的支部,我们的初心使命就是遵循英烈遗志,宣传英烈事迹,弘扬英烈精神,把红色基因传递到更广阔的的领域,昭示更遥远的未来。2018年5月,民盟南京市陶行知支部与民盟常州李公仆支部、黄冈闻一多支部、昆明闻一多支部等先贤支部携手同行,积极开展开展“崇尚英雄 关爱英雄”活动,走访慰问英雄烈士家属、瞻仰英烈纪念馆系列活动。我们支部盟员以实际行动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宣传学习2018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营造全社会“崇尚英雄,关爱英雄,捍卫英雄”的氛围,通过宣传英雄烈士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增进广大人民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激发凝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中国民主同盟是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民主党派,与其他民主党派一样诞生于中国历史关键转折处,民盟创立者与中国共产党人或曾神交已久,或曾并肩战斗,有的早期曾加入过共产党。他们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之心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吸引、凝聚。我们民盟的前辈在白色恐怖的政治环境中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哪怕付出生命也在所不惜!

重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的陪都,汇聚了那个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精英,民盟也应国运而诞生于此。民盟的发展历史和为中华民族抗敌斗争的历史在这里精彩演绎,交相辉映。2020年10月,民盟南京市陶行知支部联合民盟常州李公朴支部、民盟黄冈闻一多支部、民盟昆明闻一多支部、民盟无锡宜兴七支部、民盟常州科教城综合支部等基层组织赴渝寻根,同民盟重庆特园支部、红岩连线支部一道告慰先贤,祭拜英烈。重庆特园是民盟的诞生地,曾见证毛泽东主席在重庆谈判期间与民盟爱国民主人士促膝长谈,为了中国的前途和命运风雨同舟,肝胆相照。

歌乐山下著名的渣滓洞白公馆,国民党反动派在新中国已经成立,他们即将逃离重庆的前夕,对囚禁在此的几百位革命者进行了疯狂的大屠杀,牺牲的先烈多数是共产党人,也有不少是党外的 革命者,其中民盟盟员共有28人。如今,歌乐山烈士陵园内有一座镌刻着何雪松、陈然等28位盟员烈士英名的“一一-二七”民盟英烈纪念碑。这些民盟英烈与共产党人并肩战斗,他们坚如磐石的理想信念、和衷共济的爱国情怀、艰苦卓绝的凛然斗志和百折不挠的战斗意志铸就了伟大的红岩精神。

在民盟波澜壮阔的历史上,一个个熠熠生辉的名字灿若星光。在那“长夜难明赤县天”的旧中国,一个名陶文濬的少年在摇曳烛光下寒窗苦读,志存高远,在外国人办的学堂立下“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祖国做出一些贡献”的豪言壮志。青年时期,到南京求学的陶文濬深受王阳明先生“知行合一”教育思想的影响,即改名为陶知行,进而成为教育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深知中国是农业大国,国民主体是农民,要唤醒农民必须搞好乡村教育。但乡村教育不仅缺乏学校,更加缺乏师资,于是先生立下筹备一百万元基金,征集一百万个同志,倡建一百万所学校,改造一百万个乡村,建设出一个盛世中华的宏愿。

1927年3月15日,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很快成了中国乡村教育的模范,吸引了无数有志青年来此求学。也吸引了处境日益艰难的各地共产党员和进步青年。他们一边学习一边坚持革命斗争,使地处国民党心脏地区的晓庄师范革命氛围浓厚。1930年,在声援和记洋行工人反帝爱国斗争的游行示威革命活动中,晓庄师生表现突出,招致国民党查封学校,陶行知先生被通缉远走避难,不少晓庄师生被捕入狱。汤藻、叶刚、石俊、谢伟棨、袁咨桐、沈云楼、郭凤韶(女)、姚爱兰(女)、胡尚志、马名驹等晓庄党团学生遭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残酷杀害,长眠在雨花台,史称“晓庄十英烈。”

国家不幸,先生幸!随着政治形势风起云涌的发展,陶行知先生在暴风聚雨般的抗战浪潮中,不仅使普及大众教育与国难教育、争取民族解放融合在一起,还以国民外交使节的身份活跃于国际舞台,大声疾呼向世界人民宣传中国的抗日救国活动,先生由教育大家已然成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

1946年,在反内战争民主的斗争中,我们的民盟先贤李公仆、闻一多相继被害,时局恶化。陶行知先生被列为黑名单中的第三名,生命受到威胁。但先生临危不惧,大义凛然地说:“我等着第三枪!战斗即生命,在战斗中我们取得生命的力量,在战斗中我们取得生命的意义,没有力量,没有意义的生命,要它干什么!”在生命的最后一段岁月,陶行知先生和闻一多、李公朴一样,不顾个人安危四处演讲,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良知为和平与民主发声,长期营养不良及过度劳累,导致这位英勇无畏的民主战士倒下了。

英雄的阵地不止在战场、刑场,英雄的牺牲不一定是倒在敌人的枪口下、屠刀下。一代代民盟人前赴后继,众志成城。每一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奔走在为民族解放独立的征途上,每一位为祖国繁荣富强贡献力量,奉献心血青春的民盟人都是了不起的英雄!

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当年陶行知先生创校之初,入学新生仅有十几个, 新中国成立后,晓庄师范恢复重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于2000年成立晓庄学院,目前在校学生一万多人,为新中国培养输送了无数优秀的教育人才,被誉为南京中小学教师的“摇篮”。先生就长眠在学校旁边的劳山下,我们陶行知支部每年组织盟员为先生扫墓,每一次缅怀,都是一次思想的洗礼。

民盟南京市陶行知支部自从携手启动“崇尚英雄  关爱英雄”主题活动以来,先后探访了江苏省第一位党支部书记--英烈姚佐唐的亲属,“晓庄十英烈”之叶刚、郭凤韶、姚爱兰三位烈士的亲属,精心设计制作统一尺寸的英烈头像纪念烙画,赠送给英烈亲属。英烈的后人备受感动,向我们深情讲述英雄生平及壮烈牺牲鲜为人知的感人细节,后人在英烈精神的感召下成长历程。可以说每一位英烈都有不同的人生经历,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信仰坚贞!即使受尽酷刑,也毫不动摇,理想不变、信念不变、情操不变。他们的英勇无畏无私精神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成为代代相传的家训家风,感染激励着后人。

在拜访英烈后人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盟员王阳春老师是姚佐唐烈士的后人,王老师在单位仅有的一次福利分房过程中,有领导提出因为她是革命烈士的后代,可以照顾分配大一点的房子。王老师当即婉言谢绝。她神清气定的说:“我们后人怎能躺在烈士的功劳簿上享福呢?这是给烈士脸上抹黑。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是为了他纯粹的革命信仰,不是为了给子孙后代谋福利”。郭凤韶烈士的亲妹妹就是沿着姐姐的足迹走向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场,她退役后,在浙江大学躬耕杏坛几十年,兢兢业业、诚诚恳恳,教书育人直至退休。烈士叶刚及烈士姚爱兰的后人,等等,他们都默默无闻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为自己的先辈、亲人曾经义薄云天的英雄壮举感到自豪,踏实安稳地过着先烈们所希望的岁月静好生活,念念不忘地传颂着英烈的英勇事迹。

一个没有英雄的民族是不幸的,一个有英雄却不知道敬重爱惜的民族是不可救药的。无数英雄是我们民族高山仰止的脊梁,是勇立潮头的时代先锋,是冲破黑暗险阻、带来光明的“盗火者”!我们今天崇尚英雄、捍卫英雄、致敬英雄,就是为了学习英雄,在英雄精神的照耀下勇毅前行。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们陶行知支部成立初衷就学习英雄,“以行知之名,为社会服务”。这些年来,全体同仁是这样说的,也这样做的。

“崇尚英雄,关爱英雄”活动一路走来,我们觉得:礼赞英雄,践行英雄,是具体的、现实的,既要扎根内心,又要付诸行动。面向未来,可能会遇到的各种风险挑战,我们更需继承和发扬英烈们以国家民族命运为己任的爱国主义精神,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之情,迸发出排山倒海的历史伟力、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我们每位盟员在各自岗位上默默奋斗、发光发热,用实际行动践行英雄的爱国主义精神,汇聚起风雨同舟、共创未来的伟大力量,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陈雷远  吴淑芳)


上一篇 赴滇采访孙宁生老师札记
下一篇 探寻叶刚烈士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