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提高解决自身问题能力”实践中的思考与建议
[发布日期: 2017-07-17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基石,是民主党派的组织基础和工作基础,是联系广大成员的纽带。基层组织建设制度的完善与否、基层组织活动的丰富与否、基层组织发展对象的优秀与否等等,决定了基层组织的活力与凝聚力,是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重点,也是检验基层组织发现自身问题和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的试金石。正视并分析探索基层组织建设的最佳路径,是提高党派整体素质和发挥最大作用的充分保障。

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基本状况

   (一)基层组织构建的主要模式大体分为两种:一是以工作单位组建,其成员集中于一个单位,如某某学校支部、医院支部、大型企业支部等等;二是以相同地域划分组建,其成员分布于一定地域的不同行业,如某某区支部。

   (二)基层组织的活动开展情况。基层组织通常以支部为单位,根据上级党派机关的全年工作安排,一是积极组织政治理论和信息提案撰写等学习;二是组织成员围绕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的民生热点问题,开展各类调研活动,为建言献策提供科学翔实的基础资料;三是充分发挥党派成员的专业特长,开展诸如义诊、科普宣传、教育援助、赈灾助学等社会服务活动;四是通过举办文体活动、生日慰问等联谊活动,增强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五是严格按照组织发展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发现并考察推荐后备人才。

二、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组织班子统筹协调能力不足。一是领导班子成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和政务工作能力欠缺。党派成员大多精于业务,疏于统战理论的学习,不熟悉基层组织工作的程序和要求,在聚人心带队伍的全方位综合协调工作方面较为薄弱;二是党派基层成员均来自不同行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向心力和凝聚力不足。

   (二)基层组织班子建设缺少考核激励机制。一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负责人以兼职为主。在本职工作和党派工作之间存在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难以全身心投入党派工作中,致使基层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受到限制;二是基层组织活动的正常开展与班子成员的重视程度和奉献精神密切相关,由于班子建设缺少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造成了基层组织建设程度过于依赖班子成员的个人热情。

   (三)基层组织活动模式过于程序化。一是活动形式单一,通常以本级会议落实上级会议要求,按部就班,照本宣科。二是基层组织的日常工作推进和社情民意信息的撰写基本由有限的成员参与,大部分成员的参政积极性处于半休眠状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关注度不高,对自身党派身份的职责不明,无法提出有针对性、有深度的见解和建议。三是开展活动的制度不健全,对常年不参加活动的成员缺少有效约束机制。

三、加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 抓好自身建设

   1.加强班子建设。基层组织班子的整体素质,决定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要健全完善用人机制。一是通过公开透明的考核选拔,将那些有使命感、有责任感、有思路、有方法、有激情、有影响力的人选入班子;二是通过各种类型的再学习,对基层领导班子成员经常性、有针对性地进行统战理论水平和基层组织工作能力的提升培训;三是培育建立骨干队伍,发现并培养德才兼备的后备干部,建立基层领导班子梯队人才库。四是实行集体领导和民主讨论相结合制度。基层组织领导班子必须按严格的组织原则办事,领导成员之间要在集体领导的前提下各司其职,团结协作。五是正确处理好党派工作与本职工作的关系。要合理安排时间,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基层活动。

   ⒉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长期性、实效性、规范性。要建立必要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增强基层组织成员之间的交往和团结、上下组织间的沟通与交流,使基层组织各项工作得以健康、有效的开展。可制定《市委会对口联系基层支部制度》《基层支部工作制度》《基层主委岗位职责》《基层各支部工作考核制度》等规章制度,把目标责任制引入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的规范化、制度化。

   ⒊加强组织发展工作。组织发展工作是民主党派组织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提高民主党派整体素质的重要基础。基层组织作为组织发展工作的第一线,应严格按照各自党派的组织发展规定,坚持“三有”原则(有情怀、有作为、有影响),把好入口关,处理好数量与质量、多样性与特色化、代表性与重点与非重点、发展骨干与发展一般的关系,积极吸纳政治素质好、层次高、有代表性的同志加入党派,为基层组织班子队伍建设储备人才。同时要积极主动争取中共基层组织和统战部门的支持、帮助,请他们帮助选贤荐能,做好新党员的考察和培养支部骨干工作。

(二)筑牢保障机制

   基层组织活动要正常开展,经费保障是必要的条件。除统战部门与各党派市委会的经费提供外,党派市委会可建立与党派成员单位的日常沟通与定期走访机制,一方面宣传党派建言献策、服务社会、民主监督的内容,一方面积极协商取得党派成员所在单位在财力和物力上的支持,帮助解决党派基层组织活动场所、调研支持等方面的需求。同时,建立党派成员在本职工作单位与党派活动中个人表现的信息交流反馈,每年向党派成员单位报送成员在党派活动中的履责情况,引导党派成员“本职工作与党派活动两不误”,培养德才兼备的参政议政成员。

(三)健全激励机制

   建立和完善基层组织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基层组织的积极性,引领基层组织健康发展。一是建议党派市委会开展年度基层组织“评优、创新”活动,以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二是对基层组织班子成员参政议政能力强,社会影响好的同志,给予更大成长施展空间,造福一方,惠及百姓利益。三是探索建立“进出”机制。及时调整基层班子成员,引进德才兼备、具有家国情怀、热心党派工作的同志强化基层组织力量,催生基层组织建设活力。四是建立工作汇报和考核制度。基层支部的工作,要按照市委会年度工作计划进行安排部署,并要求按季度在市委扩大会作汇报,年终时由市委会进行工作考评。五是采取民主推荐选举领导班子的做法。结合工作需要和各种因素,由市委会制定出推荐各个支部领导班子的具体标准,再由支部成员按照标准,自愿填写民主推荐票,经市委会资格审核确认后,等额选举产生。

(四)激发组织活力

   基层组织要找准工作定位:一是发挥“引导”作用。针对民主党派成员大多来自不同单位、分散难聚的特点,建立微信或QQ工作群,开展先进事迹和参政议政经验交流等,树立正解积极的“三观”。二是发挥“助力”作用。围绕当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积极参加国计民生的各类调研活动,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努力建务实之言,献有用之策,助发展之力。三是发挥“链条”作用。基层组织要通过各类活动密切联系支部成员,关心成员的工作与生活情况,成为党派市委会与成员的“粘合剂”,调动成员积极反映社情民意,出谋划策,服务民生。

   中国政党制度发端于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争取民主自由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光辉实践里,发展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进程中,实践充分证明,这一制度在中国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重视与解决民主党派自身建设问题是“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的重要内容。

鼓楼二总支 安冬梅


上一篇 善用“望闻问切” 提升新任政协委员履职能力
下一篇 守望相助,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