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领域中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作用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12-12-2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成为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工作,也向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提出了新要求。面对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民主党派应在多党合作框架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中有所建树。而在其中,基层组织是民主党派的细胞,是同中国共产党合作共事的前沿。围绕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职责,探索并建立健全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单位民主协商和社区民主管理等路径,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一、准确把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与社会管理的内在关系

    1、基层组织,是一个政党存在的根本。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是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根据成员所在单位、系统、行业或地区建立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基层委员会、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或地方委员会的直属支部委员会、直属小组)。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管理和教育本党派成员,组织成员开展社会活动,围绕本单位、本行业、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序政治参与,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

    2、社会管理,是以维系社会秩序为目标,通过政府主导、多方参与,运用多种资源与手段,规范社会行为、协调社会关系、解决社会问题、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正、应对社会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活动和过程。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后被纳入十二五规划。在多党合作框架下,民主党派作为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优秀代表,可以发挥基层组织的前沿作用,在参与单位民主协商和社区的民主管理中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

    3、两者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其工作重心应在基层。分析现阶段突发的矛盾和问题,主要发生地在基层,而在许多基层单位、许多社区,缺乏有效的、有序的普通群众利益诉求渠道,从而引发上访、上网,小事变大。所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应以畅通基层群众诉求渠道,增加和基层群众对话、交流、沟通、协商平台为主要抓手。而在这些方面,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可以大有作为。作为民主党派的基层组织,既是本组织系统所依赖的基础,又具有广泛的社会性,担负着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维护安定团结局面的重任。中发【1989】14号文件提到“在有民主党派组织的基层单位,中共党组织应经常召开座谈会,认真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发挥他们的作用。”中发【2005】5号文件在第三部分“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的参政议政作用”中,更为明确提出“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反映社情民意、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
  
    概况地说,两者的具体关系体现在:

    一方面通过民主党派有序的政治参与功能,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可以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政议政、社会服务的职能相结合,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参与单位民主协商、参与社区民主管理中的积极作用;

    一方面参与社会管理能够为民主党派成员提供锻炼的平台,得到单位和社会的认可,争取有利的成长环境,能够为民主党派履行职能开拓更为广阔的天地,不断提高民主党派的社会影响。

二、新时期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优势与不足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主导在政府,而民主党派是社会管理主体之一部分,是参与中国共产党进行社会管理和管理自身的。新时期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具有明显的优势,体现在:

    1、渠道畅通、参与有序。许多问题和矛盾,社区、街道不是不想解决,但缺乏诉求上达的渠道,作为基层,他们更多的是贯彻执行,而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渠道畅通,可以政治协商、可以形成提案、可以信息反映等等。

    2、层次较高、容易深入。民主党派成员都是中高级知识分子,大部分都是本单位业务骨干、本行业领军人物、本地区知名人士,而且一个比较普遍的特点就是为人热情、和蔼可亲,群众容易接近。基层组织通过参与单位民主管理或者到社区开展公益活动,可以很快与群众拉近距离,成为朋友,获得信任,在此基础上,由民主党派成员出面做一些工作,群众容易听进去。

    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转型期也面临一些困境,主要有:

    1、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建设不足、活力不高。民主党派虽然已被统一纳入中国共产党统战系统,但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还很薄弱,组织结构有待完善,组织制度需要规范,资源和空间有限。

    2、民主党派人才和智力优势面临挑战。近年来,随着中共领导干部知识化、年轻化的大力推进,民主党派成就“旗帜性、领军型人物”比较困难,以“人才库、智囊团”的智力优势参与社会管理面临挑战。

    3、社会结构分化重组导致党派成员在生活背景、价值观、政党意识等方面产生较大变化。民主党派新加入的成员在生活背景、价值观、政党意识等方面有较大变化,党派成员对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社会服务等职能缺乏足够认识,如何加强政治素养、提高政党意识,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三、创新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社会管理路径的思考

    我国正处于深刻转型期,社会体制受到深度冲击,原先计划经济单一的社会管理模式越发不适应新的社会情况,纷繁复杂的社会事务给党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现阶段,社会管理现状和问题表现在:一是社会结构分化、利益多元化、需求多样化导致社会管理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这对社会联系机制出现新的要求;二是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给意识形态领域带来较大挑战,使得社会认同和社会整合困难重重;三是贫富差距拉大、腐败严重等社会现象极易激发民愤,使得群体性事件频发。

    面对新时期社会管理出现的新问题,作为参与社会管理主体之一的民主党派,可以发挥基层组织的优势,完善组织结构,提高组织活力,创新基层组织工作内容和形式,积极参与单位的民主协商、参与社区的民主管理,在不断探索中总结和提高民主党派参与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一)完善自身建设,奠定组织优势基础

    由于历史等原因,民主党派基层组织一直比较薄弱,大部分都比较分散,缺乏协调和横向交流机制,组织活力和影响力不高。随着多党合作“十六字方针”的深化,统战工作从市一级延伸到区一级,这为民主党派建立与之相对应的基层总支,进一步完善基层组织提供了契机。比如1991年南京民盟在下关区成立了民主党派在南京的第一个区总支——民盟下关区总支。此后,经过了20年的摸索、总结和发展,先后在南京成立了10个总支委员会,81个基层支部(其中56个单一支部、19个综合支部),民盟组织已基本覆盖南京市各行政区域,从一个地区到一个行业到一个基层单位,都建立了与中共区委统战部和基层党组织相对应和适应的基层组织,为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奠定了完善的民主党派基层网络结构。

    基层总支是基层支部的联系和指挥中枢,可以跳出行业和单位的限制,为一个地区的盟员横向交流提供平台。总支和支部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可以更大范围、更多次数、更高质量地开展组织生活,为成员的成长搭建平台,不断提高组织活力和影响力,为参与和加强社会管理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二)发挥参政议政职能,促进民意畅通机制

    公平、正义是社会安定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在公平地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公平地表达意见等方面缺乏畅通的机制。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由于层次相对较高、地位相对超脱、与基层群众交流沟通相对容易、有序政治参与的渠道相对较多,可以作为下情上达有效的中间传输组织,通过参政议政和民主协商这一平台,积极促进建立人民群众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联系机制,传达民意民情。

    随着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完善和规范,使得组织与人才优势得到进一步的彰显,也日益得到中共基层党委的高度重视。如在区一级的参政议政由有代表性的成员个人参政逐渐转化为区级基层组织参政与有代表性成员参政相结合,两者相互配合呼应的常态化局面。事实上,如果有民主党派的单位积极主动邀请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民主管理,重大的事情先同他们协商,该单位相对就比较和谐,所作出的决定容易得到贯彻执行;而不重视本单位民主党派,重大事情也不同他们商量,往往矛盾就比较多。突出的例子如前几年实行中学教师绩效工资改革,南京很多中学在制定方案时,就积极邀请学校的民盟支部参与协商,民盟中学支部的盟员大部分都是学校的中层干部、业务骨干、学科带头人,层次高、影响大,他们承担了下情上达、政策解释的角色,促使了绩效工资方案的顺利实施;有的学校在实行绩效工资改革时出现了罢课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改革前普通教师与校领导之间事先缺乏必要的交流、沟通、协商,从而产生尖锐的矛盾,使得原本让广大教师得到实惠的好事办得不理想。而这中间,充当沟通桥梁的最好人选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南京文艺院团体制改革时,出现了由于沟通不到位、理解不透彻产生的矛盾,由于民盟在市歌舞团、越剧团、杂技团等文艺院团都有基层支部,在这些支部的共同努力下,首先做好支部盟员的工作,然后发挥组织优势,做好本单位广大职工的工作,很好地协助了相关职能部门顺利完成了体制改革,解决了演艺人员归属等问题。可以说,在有民主党派的单位,各项重大决策事先与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协商、沟通非常必要。

(三)发挥社会服务职能,积极促进改善民生

    如今,社会矛盾越来越多的出现在基层社区。利用自身所长,通过社会服务,开展社区共建,关注弱势群体,是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另一条重要渠道。

    南京民盟大力推进社会服务进社区,要求各基层总支和支部开展社区共建,通过社会服务方式积极参与社区管理,开拓了一条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路。如在南京市玄武区委统战部的协调与支持下,民盟玄武区总支和基层支部先后与台城花园社区、佛心桥社区、兰园社区等结对共建。每年高考前夕,民盟玄武总支,组织盟内的优秀教师在社区开展高考咨询服务;总支中担任区人大代表的盟员坚持每两月走访社区一次,为社区群众送医送药,并个人出资购买米和油等食品分送给社区困难户。通过不断下基层、进社区,与人民群众零距离,人大代表可以更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真实反映社情民意,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民盟秦淮总支结合组织医卫资源优势,与夫子庙街道签订共建和谐社区协定,挂牌成立民盟南京市秦淮区医疗服务站。民盟鼓楼总支关注弱势群体,在深入调研基础上,以党派名义提交的《让关爱的阳光照亮每一个残疾人的心灵,关于筹建鼓楼区“阳光之家”的建议》成为主席督办案,促成鼓楼区成立了首家残疾人托养机构。民盟鼓楼总支随即与凤凰街道工委共建这个平台,以凤凰托养中心为载体,开展牵手行动,有效解决了残疾孩子和家长的困扰。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区委统战部和基层单位党委支持下,民主党派基层组织能够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好协调关系、化解矛盾职责。

四、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有效参与社会管理的两点保障

    客观地说,现阶段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单位和社区参与社会管理中积累了很多经验,取得了一些成绩。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基层单位领导的统战意识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民主协商的空间;在参与社区民主管理中,一是积极性不高,认为这是党和政府的职责,民主党派“不必参与过多”,二是机制不健全,虽有共建协议,但缺少完善的领导体系和系统规划,一些共建活动是“轰轰烈烈”开始,“松松散散”进行,“无声无息”结束。

    要真正发挥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中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作用,还应做好以下两点工作:

    一是应将参与单位的民主协商、参与社区的民主管理明确为民主党派基层组织的工作职责。将中共中央【2005】5号文件提出的“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反映社情民意、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方面的作用”进一步从操作层面加以细化,并明确为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

    二是应从制度化、规范化角度保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履行职责。明确了任务以后,各级统战部门应积极与各有关部门协商,从制度层面保证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加强对基层单位和社区领导统战意识的培养。将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参与单位民主协商和社区民主管理与基层统战部门工作实绩挂钩。

    总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社会建设重大课题,民主党派基层组织发挥组织优势,将参与社会管理与履行参政党职责有机结合,不断创新参与社会管理路径,为建立和谐社会可以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等重要作用。

盟市委机关   黄跃华

上一篇 论城市发展中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
下一篇 适应新形势需求努力提升民主党派组织社会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