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学真懂真践行
[发布日期: 2010-10-27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个核心价值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指南和行动准则,是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的方向盘和稳定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确立,是一项兼重要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于一体的系统工程。这不仅仅是因为它本身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还因为它是一个交织着民俗与民德所成的社会行为。其与信仰实践的密切联系决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只有被社会成员力行实践,只有被人们真学真懂真践行并转化为全社会的群体意识和自觉行动,才能发展为真正的民族信仰,才能成为真正的先进文化指向和道德精髓。

    那么我们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过程中,如何才能让社会各个领域的人们都做到真学真懂真践行呢?

一、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近代以来,我们中华民族面临两大历史任务,同时也是两大历史难题:一个是求得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另一个是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为了解决上述两大历史难题,中国革命先驱和有识之士们先后寻觅并尝试过西方的(改良主义、自由主义、实用主义、民粹主义等)各种思想,但这些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历史上均成为匆匆过客,都未能解决中国的问题。苏联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上述两大历史任务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促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此,开辟了新民主主义的革命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社会主义的新中国,胜利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这个历史任务,破解了第一个历史难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又以无私无畏、与时俱进、一往无前精神,通过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再一次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相结合,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引领中华民族在这条道路上,正以前无古人和令全球惊叹的速度,实现着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这一历史任务,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破解了第二个历史难题。

    在破解这两大历史难题的伟大实践中,包括民盟在内的八个民主党派最终历史性地选择了接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从“赞同合作”到“风雨同舟”、“肝胆相照”,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并肩奋斗。特别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各民主党派又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作为参政党政治纲领最重要的部份写入各自的《党章》。什么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和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

    如果说,我们参政党成员在学习各自的《党章》时,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领会还不是那么直接的话,那么,我们在民盟全盟开展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过程中,广泛、深入地开展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活动中,就要进一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认识。

    众所周知,正是因为有了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以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己任,团结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一切进步力量,带领全体中国人民,才能把混乱、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带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社会。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符合中国国情、能最大限度凝聚中华民族意愿和意志的先进思想、主张和行动。

    同样道理,改革开放以来和今后更长一段时期中,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无论经济成分如何多样,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具体利益各不相同,但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总体上还是一致的。所以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具体人生价值追求的多样性,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一元性。以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为己任的中国共产党,以发展了的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经过不懈的努力和探索,终于找到了一条强国富民的正确道路,高高举起一面引领全国人民朝着全面小康社会阔步前进的光辉旗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所以,我们这个社会主义社会,既要允许社会思想和个人具体人生价值追求的多样性,又必须坚持社会主义价值导向的一元性。在这个大是大非问题上,我们民盟同志,通过学习,要态度鲜明,立场坚定,一以贯之。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括两方面含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建设自己美好家园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通过学习教育,把它内化为全国人民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核心和主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邓小平同志说过,只有结合中国实际的马克思主义,才是我们所需要的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个理论体系既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又结合中国实际,包含了一系列独创性成果,具有非常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和实践特色,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这个理论体系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指导作用。历史和现实表明,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就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把这个理论体系用来指导实践,就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只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我们这个有着十三亿人口的超大型的社会主义发展中国家,面对深刻变动的国内外环境和人们思想观念以及价值追求多样多变的新情况,才能始终不渝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面旗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大步前行。

三、坚持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精髓——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爱国主义,是古老的民族传统;改革创新,是今天的时代精神。这两种精神,体现了传统和时代相统一的价值取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

㈠ 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就像一条源远流长、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哺育和陶冶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深深地融入我们的民族意识、民族性格和民族气概之中,成为我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核心。祖国,是每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疆域、语言、文化传统、生活条件和社会制度等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总称,离开了祖国,个人的一切利益就失去了保障。因此,祖国的利益(如领土的完整、主权的独立、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及社会的稳定和进步)是所有祖国儿女实现其个人利益的基础、源泉和保障。所以,祖国的利益高于一切。这就是人们产生爱国主义思想这一价值取向的深刻社会根源,是爱国主义深深扎根于中国历史之中的主要原因。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崇高美德,它具有历史的稳定性、连续性和继承性,是蕴藏于中华民族每位成员心中的一种深厚而又巨大的精神力量。

    爱国主义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主要内容有:民族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维护祖国的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以及保卫国家安全的大无畏精神;维护祖国大家庭各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坚强决心;积极参加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烈愿望:热爱祖国的文化,弘扬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民族认同感;爱国与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有机统一观。


㈡ 坚持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全球信息化的时代,也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总量显现几何级数增长。近50年来,人类社会所创造的知识总量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多。知识更新速度大大加快,知识创新、技术创新、文化创新、制度创新、军事创新,已经成为推动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改革创新就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中共十七大强调,要提高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是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顺应当代历史发展新潮流的战略抉择。

    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不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而且还要跨越式发展,就必须在科学技术上,坚持走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例如,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的新成就,就是这条道路,包括设计、制造、建设、营运的全套技术,均领先于今天的世界水平,形成了“后发优势”,使我国不但从无到有,而且还一跃站到了世界高速铁路发展的制高点。现在正在举办的上海世博园,就是全世界科技创新最新成果的大展示。

    我们民盟党员同志,通过学习,要把改革创新这一时代精神内化为自己重要的价值取向,把勇于并善于改革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理念体现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和履行参政党职能中。

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社会主义荣辱观。

    所谓荣辱观,就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是最基本的一种伦理价值观念。它渗透在整个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着社会的价值导向,标志着社会的文明程度,同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力。

    荣辱之心,人皆有之,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人们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其观点不尽相同,甚至可能是完全对立的。

    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其价值导向既要符合马克思主义道德观,又要反映民族优良传统,还要体现时代精神。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的社会主义社会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就是要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这“八荣八耻”是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系统总结,是当代中国各族人民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涵盖了个人、集体、国家三者的关系,既朴实,又崇高;既现实,又理想;既天天面对,又事事相关,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思想行为,提供了明确而清晰的指南。

五、坚持从我做起,真学真懂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真学真懂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从我做起。作为一名认真学习和思考过这一体系的民盟成员,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教育领域的教师,我认为: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坚持从青少年抓起。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到社会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都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和渗透其中,使之成为贯通教育全过程的核心内容。根据青少年的认知水平、行为能力和心理特点,科学规划教育内容,改进教学方式方法,使青少年从小就养成基本的德育素质。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师德建设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用自己的模范言行影响和带动学生,使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同时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感染和熏陶,真正为师生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内化为我们的价值观念,外化为我们的自觉行动。

    其次,要真学真懂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无论对学生的教育还是对我们自身的教育,我们应该倡导更高的追求,即把个人事业或学业与祖国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炙热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竭动力,紧跟时代步伐,坚持进步性,保持广泛性,增强创造性,以与时俱进、奋发有为的崭新姿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总之,我们应该把认真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自觉融入到自己的工作和行动中,努力做到树立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努力用知识为人民和社会进步服务,把生命和智慧奉献给国家和人民;大力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砥砺品格,磨练意志,始终保持心灵的高尚和精神价值的追求;修德守身,淡泊名利,爱国爱民,在工作岗位上尽心尽责。

    我坚信:只要我们每个民盟同志真学真懂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一定能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就可以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明辨荣辱、善恶和是非而不随波逐流。面对社会上和人际关系中的各种诱惑,就能够站稳立场,自觉抵制,永远做一个有高尚道德情操、健康生活情趣和昂扬奋发精神的人。

民盟江苏教育学院附属高级中学支部

上一篇 热爱祖国 回报乡梓
下一篇 民盟省委2010年度培训班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