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研究 -> 理论研究
字号: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与“新农民”教育的思考
[发布日期: 2007-10-08 ]  本文已被浏览过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内涵十分深广,生活教育的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基础。陶行知教育思想的出发点是为了人民的解放、人民生活的幸福,是“为人民服务的教育思想”。当前,我们更多探讨的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指导作用,而广义的教育则包含一切有目的的对人传授知识、技能,培养良好品德的社会活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把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应用于新农民的再教育中去,这是一个值得我们考虑的问题。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新农民,无论在政治思想上还是在基本素质上都会也应该有较大的进步。

        一、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
        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看来,生活就是教育,就是教育的内容,他的生活教育内容博大精深,是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因而也是全面的,由此而开展的教育也应该是终身的。

        陶行知先生是中国人民教育的奠基人,他从社会和政治的高度研究中国的教育。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主题相当明确,他的“社会即学校”学说,更是告诉我们“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增加”。

        什么是“生活教育”?陶行知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

        “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原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工作部署。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

        在新农村建设中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对培育农民、提高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使我国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三、“新农民”的教育
        新农村建设体现在新农民、新风尚、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这五者建设缺一不可,主次也是相当分明,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到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是一项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民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全面推进的综合工程,而新农民教育则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教育主要包括政治思想教育、文化生活教育和科学技术教育三个方面。

        1、政治思想教育
        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已经初具规模,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在逐步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也是日益完善,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正在形成,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滞后的局面已经明显改观。但是,由于当前农村的基层领导思想上具有一定的封建官本位意识,没有把自己的位置放好,没有体现出为农民服务的意思,没有领会党和国家建设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从而使得农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了一定的矛盾,损坏了党和政府在农民中的形象。所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进行政治思想的教育,尤其是对农村基层领导的教育。让新农民真正体会到现实生活的巨大改变,在他们物质生活丰富的同时,也能够有正当的精神追求,有基本的民主权力,他们的思想需要正确的引导,他们的思想领域“我们不去占领,敌人就会去占领”。这也正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具体体现。“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在生活中找到教育。只有树立了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的信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社会主义事业才能完成下去。

        2、文化生活教育
        (1)新风尚
        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必须针对农村文化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问题,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近年来,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之下,农村文化建设呈现了较好的发展局面,同时也应该看到,当前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快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

        富了经济,穷了思想,生活质量上去了,精神追求下来了。用经济学的观念来说,就是“流动相对过剩”。在这种情况下要正确地引导他们,有一个精神追求,体现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弘扬社会主义新道德。积极倡导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蔚然成风。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目前农村中传统陋习依然存在,迷信风、赌博风等有死灰复燃之势,与乡风文明的要求格格不入。要帮助农民划清科学与迷信、文明与愚昧的界限,自觉抵制歪理邪说的侵蚀。要把移风易俗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迷信,移风易俗、新事新办,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婚育观、消费观,革除赌博、大操大办等陋习。努力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良好的道德风尚,带领广大农民在农村形成文明向上的社会风貌。

        (2)新主题
        农村的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滞后,但它蕴藏着极为丰富的乡土文化;农民不是没有文化的人群,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们的艺术直接来自于农村,他们应该是农村文化事业中最活跃的因子。培养和激励“乡土艺术家”,激发农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农民不仅是农村文化的受惠者,更应该是农村文化的建设者。

        农民常年活跃于田间地头,演出形式丰富多样,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生活。农民杂技团、农民说唱团、农村法律义务宣传员等等,党和政府基层组织只要做好积极引导,而不能把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的名星团、大片团等农民一时无法有正确价值区分的利益团体带到农村中去。农村文化应让农民唱主角,体现新农村新农民主题。

        (3)新邻里
        在一定的时期之内农村的封建家族制意识仍然存在,农民存在的生活矛盾发生时不寻求法律的帮助,解决矛盾时采用一些看似合理,但违背法律的方法或手段。法纪教育在农村中也需要逐步完善。构建和谐社会处处要以人为本,在农村教育中,摒弃那些封建家族制的糟粕,本着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的教育思想核心,把“家族制”腐朽观念转化为现代社会的团队合作精神,建立起与人为善,互助互学,相互促进,推进和谐家庭、和谐村组、和谐村镇等多层次多样化的创建活动,共同繁荣睦邻友好关系。激发农民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传统美德,增强发展意识、效率意识、竞争意识,形成村村谋发展、家家忙致富、人人思创业的社会氛围,建立适合基层操作的村规民约、行为规范,帮助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法制意识,努力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良好邻里关系。

        3、科学知识教育
        (1)健康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发展进程的加快和各项惠农政策的落实,广大农村经济收入持续提高,生活状况得到不断改善。但是,生活得到改善的农民群众“未富先病”、“小富即病”的情况也时有发生。心血管、高血压疾病等“富贵病”正向农民群众靠拢。事实上,如果广大农民群众无法及时实现健康生活方式的话,那么新农村建设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当前许多农民群众健康生活的理念十分淡漠,健康知识相当缺乏,“大鱼大肉”、“香烟美酒”仍然是生活富裕的标志。同时,文化体育基础设施的薄弱,也制约了广大农村健康生活方式的形成。所以,在新农村建设中要教育农民逐步树立文明意识、健康意识、卫生意识。

        (2)农业科技创新能力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鼓励乡村企业建立农业科技研发中心,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的投资环境,发展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加强农业高技术研究,继续实施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针对农业生产的迫切需要,加快农作物和畜禽良种繁育、动植物疫病防控、节约资源和防治污染技术的研发、推广。积极利用气象服务,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生命财产安全。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提高重要农时、重点作物、关键生产环节和粮食主产区的机械化作业水平。

        (3)生活与环保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要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要把农村环保作为首要条件来考虑。目前在我国,农村环保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的生态已经遭到极大的破坏,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把环境保护作为重点来抓。

        在农村,脏、乱、差现象普遍,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威胁农民的身体健康。应该用切身的环境体会来教育农民树立强烈的环保意识,把农村目前的污染状况和以前蓝天绿水相比较,再用环保先进城市来说教,让他们亲身体会,亲眼所见环保对生活的影响,对子孙后代的影响,不能透支子孙的资源和环境。让他们利用身边一切可以利用的措施,生产与环保并驾齐驱。例如:沼气技术、立体养植技术、无土栽培技术等等,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上不能重蹈工业化“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要力避因为环境问题而阻碍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四、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对新农村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最根本方法就是:生活即是教育。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要从新农民的切身生活出发,选择农民身边的事实来鼓励和教育农民,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学习科学与创新的农业经济,保护环境,做到农业经济生活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教育之路是一个系统的过程,不能单纯的只看一面,既要考虑教育本身的因素,也要考虑农民自身的特点。

        新农民的教育是广义的教育,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农民,教育的内容是生活质量的提升,基本素质的提高。这也是新时期下终身学习型社会建设的一个体现,是陶行知生生活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

        “活的乡村教育要用活的环境,不用死的书本”。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新农村建设离不开新农民教育,如果我们能够很好地汲取陶行知先生生活教育思想的精华,并应用于新农村建设中,这样的生活教育思想必定会使新农村建设事半功倍。

民盟南京晓庄学院支部   魏彬

上一篇 承接民盟传统核心价值,承担和谐社会建设责任
下一篇 用胡锦涛总书记四个“坚定不移”的思想做好学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