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参政议政 -> 社情民意信息
字号:
关于保护好我们城市绿色名片的几点建议
[发布日期: 2005-12-19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来过南京的朋友对主干道上成荫绿树印象深刻,对高大法国梧桐体现的厚重历史赞不绝口。法国梧桐已经成为南京活的历史和绿色城市名片。近年来,由于自然原因和城建改造等因素,一些树龄在50年以上的大树被伐,沿街的绿色项链已不同程度断裂。保护好我们城市绿色名片已经刻不容缓。

        一、坚持以法国梧桐做为我市主要行道树种
        南京地处北亚热带与温暖带交界处,夏热冬冷,所种植的行道树首先应是落叶乔木,夏天能遮荫,冬天又不遮太阳,且必须有较强的抗旱性和耐寒能力。根据对全省城市绿地系统中的419种乔灌木普查的结果,“法国梧桐”以对城市环境特别强的适应性――超强的吸收有害气体、抵抗烟尘、隔离噪音能力、耐干旱、生长迅速、树干高大、枝叶茂盛等诸多优点,证明其仍是首选行道树种。虽然悬铃木树每年都有1个月的时间“飞絮扰民”,但江苏省建设厅、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中山植物园)耗时1年普查,完成的《江苏省城市园林绿化适生植物》清单提出,南京最适合做行道树的仍是悬铃木(“法国梧桐”)。

        江苏地跨暖温带、北亚热带、中亚热带,适宜一地栽种的树木,在另一地就可能水土不服。为避免盲目乱选树种,《适生植物》首次列出可用于我省不同地区城市绿化的乔木、灌木、藤本、竹类、草坪草、地被等植物共848种,其中对南京行道树的推荐树种达99种。普查也发现,南京行道树“新宠”――香樟虽然四季常青且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和抗虫害性,却不是很适合南京。因为南京的气候很容易引起香樟的“冻害”;且道路两旁的土壤偏碱性,而非香樟适合生长的酸性。据悉,南京市园林局已在此次全省普查基础上,对全市栽种树种进行了详细规划,出台“树种规划绿皮书”,行道树、公共绿地、风景林、防护林等所有树木种类都将从规划的适生树种中选择。关键是如何执行到位并坚持贯彻,这需要用立法手段加以固化。

        二、重视解决好行道树的营养面积与透气铺装问题
        按照园林树木营养面积的学说,“树木垂直投影面积是树木根系分布区,即营养面积”,中年树根系分布略大于此,老树则不及此面积。城市道路两侧由于埋设有多种市政管线,因此给行道树留的营养面积都较小。一般大型道路一侧为路树留出2―3m的断面,中、小型道路留出1.5―2m的断面。大型道路按8m的株距计算,每棵路树预留的营养面积应为16―24 m2,中型路按6m的株距计算,每棵路树预留营养面积应为9―12 m2,在城市土地这么紧张的情况下,预留出这么大的营养面积,应当说不算太小,但实际状况是只给每棵树预留出了不足2.25 m2 (1.5×1.5m)的树堰。

        道路规划是线性规划,地上、地下均按断面来划分,按线给面积。对行道树的面积也是如此划分的,为什么出现行道树只给树堰那么点面积?多年前,株距之间的地面一般都裸露,雨天时,人从上面走过将泥土带到路面;有的虽在株距间种过草,但由于行人践踏,保存得很差,于是就请道路部门将这些地段视同人行道一并铺上了路与砖,这种作法应该改变。改变后不是不铺装,但要铺能透气、透水的地面砖。应该研制既能透水、透气,颜色又能与人行道相协调的砖材。

        实现这一转变还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相应加以解决:一是树木的营养面积比树堰加大10倍后,相应的植树换土量也加大10倍,预算、定额都需要做相应的调整。二是扩大的树木营养面积,既要使树木根系生长、发育,又要使人行道路平整,那么土壤的容重以什么树木为标准,不同级别的路、行人数量的多少也应有区别,应做专题试验。三是地面透气铺装有哪些材质可以利用,有多少种方法制作;既透气、又渗水、又耐践踏的矛盾如何统一。四是生根、营养土壤的配制也需要研究,至少分出快长乔木、慢长乔木及常绿树对土质的适应与要求。

        三、市政建设不能以牺牲行道树生命为代价
        由于市政工程开挖,我市法国梧桐的生存日益受到威协,不少树木反季节落叶,根基松动侧倒被伐。南林大园林学院园林植物专家研究认为:最根本原因可能与市政建设的影响有关。原来每棵树周围都保留有足够的“树池”,而且树池多为土质,现在的“树池”范围缩小(因为扩路或其他的市政建设),而且多数表面是水泥,影响树根对自然雨水的吸收和根系的透气性,同时在城市中,由于排水排污系统的构架,绝大多数的自然雨水会随管道排入湖、江。地表下土壤能够吸收的水分很少,高温时节,仅依靠树木根系从地下土壤吸食的水份不足以供给树木的正常生长,所以会发生大量树叶脱。而且在排污排水、管线施工中,只注重避免对光纤、电缆的破坏,在施工中对大树根系的破坏往往被忽略。市园林局绿化管理处负责同志也指出:地面上,架空线分割了行道树枝干的伸展空间;地下,各种管道又限制了行道树根部的生存空间。在自然状态下,一棵树树冠有多大,它的根系面积就有多大。而在城市改造中,各种地下管道的设置往往切断了行道树庞大的根系,威胁到树的生存。另外,新建道路在铺设时,为保证路面强度,土壤中会掺入石灰,土壤的碱性会增强,也不适合树木生长。每抵近行道树开挖一次,都对树木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导致非正常死亡。

        有鉴于此,笔者建议:一是要以城市立法来保护好我们的绿色名片,在经费管理上加以支持。二是对沿街市政挖掘须经由园林管理部门审查,明令留足与行道树间安全距离。三是对全市树龄30年以上的法国梧桐编号登记,养护权下放到区街并实行责任追究。四是设立大树移栽保护基地,收留养护确需转移的行道树。五是保护好市民参与爱树护树的热情,在园林管理部门设立爱树热线加强监督。

民盟机关支部 李佳

上一篇 给南京的城市建设留一些保守的空间
下一篇 盟员张建屏建议重建“淞沪抗战阵亡将士纪念碑”(200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