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6日上午10点,日喀则市司法局院内正热情欢送着2017年上半年驻村干部出发,一条又一条洁白的哈达、一张又一张欢笑的脸庞、一杯又一杯甜蜜的藏红花,这些简朴而热情的欢送仪式,是为9名驻村干部特意准备的。因为驻村干部们将深入偏远贫瘠的藏区村落驻守6个月,村落远离国道在山峦的深处,那里没有网络甚至无法正常供电、没有自来水必须每隔3、4天前往上游装运洁净的溪水、一周一次到乡镇市集购买蔬菜和食品。我借此机会同行,希望在藏历新年来临之际,深入藏区基层慰问贫困藏民。此次慰问之前,我分别向南京民盟鼓楼基层委员会、江苏天茂律师事务所各申请慰问金2000元,计划慰问10户贫困藏民家庭。 
定日县地处喜玛拉雅山脉中段北麓珠峰脚下,平均海拔5000米,面积约1.4万平方公里,2013年定日县6.2万人。克玛乡则位于定日县政府西北方向,距离定日县政府50公里,面积680平方公里,3600余人,是以农为主的半农半牧乡,种植青稞、豌豆、油菜,牧养牦牛、羊等。 驻村车队一行三辆公务车上午10点从市区出发,下午14点多到达岗嘎镇休息吃午饭,12月的岗嘎镇大部分商户都已闭门停业,整个岗嘎镇整齐排列在国道的两旁,岗嘎镇最高建筑只是两层楼房,12月的国道要好久才会有车辆经过。容不得我们挑剔,就近找了一家仍在营业的饭馆吃了碗牛肉炒饭,米饭十分生硬,牦牛肉块根本咬不动,碗底剩余的食用油在低温下更加难以入口,强迫自己吃完便出门坐在饭馆门口的椅子上,对着太阳取暖。鲜艳的国旗竖在国道对面卫生院的屋顶,国旗在贫瘠的山峦映衬下显得更加鲜红,山峦的顶部是月亮。是的!的确是白天的月亮,半遮半掩的月亮飘浮在岗嘎镇的上空,是这般的轮廓和清澈。  离开岗嘎镇行驶没多久就离开国道驶进了颠簸不堪的土路,土路便是人们常说的那种“人走的多了,便有了路”。只是这土路更加坑洼、蜿蜒和崎岖,而当雨季来临时,这样的土路便会消失在水面之下,那时村民出行将更加困难。车辆在土路上急疾,车后的浮尘形成了车迹,村落小道两边晒着太阳的老人用奇异的眼光看着我们驶离,一群又一群的牛、羊渐行渐远,一座又一座风化的古宅屹立在山顶。  就这样驱车近9个小时终于到达定日县克玛乡林怒村,车辆刚在村委会门前停稳,一群等候多时衣裳褴褛的藏民便围拢过来,简陋的村委会藏式大门,大门两旁的墙壁贴满了牛粪,村间小道两旁是牛粪堆彻的矮墙,每间屋顶的四周都摆满了牛粪。进入林怒村村委会的小会议室,一台老式的电视机摆放在正前方的柜顶上,电视机上方张贴着国家领导人的画像,其他墙面贴满了各种制度和宣传画报。会议室正中间摆放着一张藏式茶几,茶几的两边是满处破洞且黑的发亮的沙发,沙发旁边有一个用塑料袋塞口的暖瓶,倒满苏油茶的杯子在茶几上冒着阵阵热气…… 成群的藏族小孩总是爱凑热闹,围着我们转圈。那些满是污垢的脸庞、那双清澈的眼睛、还有乌黑长茧的小手,是这样令人动容心酸。谁也不曾料到时至今日,偏远贫瘠的他们一天只能吃两顿饭,虽然我听不懂叽叽喳喳说些什么,但是他们脸上纯洁的笑容告诉我,幸福真的很简单!  当林怒村慰问的4户贫困藏民来到我面前时,其中一个是皮肤黝黑额头布满皱纹的中年妇女,她后背上满脸污垢的婴儿有着一双大而黑的眼睛,对视着婴儿的眼神,时间仿佛定格,心灵顿然得到净化,杂念消失的无影踪。  未完待续…… 汤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