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服务 -> 烛光行动
字号:
我拒收的捐赠物品书(杂志)、文胸
[发布日期: 2024-04-22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到云南贵州支教以来,我收到来自全国各地捐赠的图书约4万册、杂志约1万本,还有许多文具、衣服、鞋袜、台灯等,没有这些捐赠,茨营中学的“希望图书室”和“爱心助学文具超市”可能就无法开办,我的支教扶贫工作就要大打折扣。令我感动的是,有些图书是海外人士捐赠的,如《南京浩动》,就是作者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女士托人捐赠给“希望图书室”的。有些捐赠物品的人,我给他们写了感谢信或是接受证明,大多数因为捐赠人的地址不祥没有写,但在我和茨营中学师生们的心中,是不会忘记这些好心人的。

不过,当捐赠物品如潮水般涌来时,其中也夹杂了一些泥沙。我至今不能忘记的就有两件事。

第一个发生在2011年暑假。我突然接到一个电话,说是他们曾经捐给茨营中学一批杂志,至今没有收到我的回音,希望我能写份接受证明。于是,我专门进城到曲靖火车站的货运处打听。因为经常到这里提货(图书、电脑、衣服等),管理员跟我比较熟悉,她帮我找了一阵,终于在库房的角落里找到一个包裹。细细一看,收件人写的是茨营中学,收件人电话不是我的,也没留寄件人电话。货运处的管理员告诉我,因为这包裹已经运到几十天了,打电话回音是没有开通。她说按规定,每件包裹每天要收3元钱的管理费,她建议我不要收这个包裹了。我从包裹破损处看到,里面是一些杂志,有《读者》《中国工人》《摄影家》等,觉得管理员的建议有道理 。没有收到捐赠的物品,我自然不会开证明或写感谢信了。

第二个出现在2012年下半年,一位自称是云南某服装经营商的男士打电话说,他的服装经营店准备转行,有一批妇女服饰想捐给茨营中学,如果捐来,我能不能写个感谢信。我问,这些服饰是哪些种类,有多少。他吱吱唔唔说,有几十件文胸,还有十多件吊带裙。一听是这些东西,我连连说:“我们这里不需要。”这位老板想要的感谢信也没有得到,估计他有些失望。另一位昆明经营百货服装的小老板,给我寄了一箱书包,我打开一看,是几十个婴儿双肩包,别说中学生用不上,连小学生也无法用,我把这些只能装一本《新华字典》的小包包送给了幼儿园的孩子。奇怪的是,那位小老板到现在也没打电话向我索要收条和感谢信。(孙宁生)

上一篇 麦秸里的瘸腿男孩
下一篇 你申报今年的特级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