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社会服务 -> 烛光行动
字号:
我和朱慧敏
[发布日期: 2017-01-1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朱慧敏是茨营中学1001班学生,是我外甥詹坚资助的贫困学生。

   詹坚是我妹妹的独生儿子,2011年在北京理工大读大四。他听说我到云南支教以后,提出想帮助两个农村贫困生,我当然赞成他这样做。不过,我对他说,第一,资助贫困生的钱不能是伸手向父母要的,必须是自己劳动所得,这才显示出是真心;第二,必须持久,至少要资助到学生初中毕业。他答应了我这些要求。后来接到妹妹的电话,说詹坚一改过去周末睡懒觉的习惯,自己找了二份家教工作挣钱资助茨营的学生。我为詹坚物色了两位初一女学生,朱慧敏和颜欣梅,她们的学习成绩都是中上等,有希望考上高中。

   2011年3月,我曾经去过朱慧敏的宿舍。和她同宿舍共住着10个孩子,那天中午都是食堂买的3两米饭和各人自己家里带的酸菜和辣椒酱。当看到孩子们吃着酸菜拌饭时,我心中很不是滋味,她们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啊。我把自己所见所想告诉詹坚后,他说想利用五一长假到曲靖来看看。

   接到詹坚第一次汇款后,朱慧敏还特地来图书室问我,称这位詹坚是叔叔还是大哥哥,她想写封感谢信。不久妹妹打电话说,茨营孩子写的回信很感人,但如何感人,她电话里也没说清楚。

   朱慧敏是图书室志愿服务者之一,每星期到图书室值班两次,为同学们登记所借的书名,有空时把同学们还来的图书按要求上架。朱慧敏跟我说,想让詹坚暑假到她家做客。但暑假时詹坚大学毕业就要工作了,可能没有时间。我告诉朱慧敏:5月1日长假时詹坚要到茨营来,我和詹坚会抽空去她家看看。

   2011年5月4日,詹坚到了茨营中学。他观看了茨营中学学生们的文艺汇演,又到图书室帮忙。下课后,朱慧敏来到图书室邀请我和詹坚去她家,我因为要负责借还书,让她等我一会。趁这个机会,詹坚教朱慧敏学习用电脑输入汉字。

   晚6点,朱慧敏的班主任李老师和行政办公室王书帮老师开车送詹坚和我到了朱慧敏家。朱慧敏家住在团结村,离学校约3公里,车子很快就到了。朱慧敏的父亲、母亲及弟弟热情地接待了我们。

   朱慧敏的父亲是个高中毕业生,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朱慧敏弟弟是个自来熟,很快就和我们成了朋友,他告诉我,他上小学二年级,每天早晨上学不需要家长督促。有时爸爸妈妈天不亮下田干活,他照样准时起床,自己吃早饭然后上学。

   朱慧敏的妈妈这天下午没下地干活,她很快做好晚饭,大家围成一桌,共进晚餐。天快黑时,我们就告辞了。下面是詹坚与朱慧敏全家的合影,朱慧敏的弟弟手中还拿着他的课本,想让我们听他背古诗。

   据朱慧敏的老师介绍,朱慧敏学习成绩很稳定,她没有偏科,连政、史、地等学科都学得不错。我要求学生们写读书心得,她很快就交来一篇《成功的秘诀》。

成功的秘诀

                   ——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人生在世,没有绝对的失败,有的只是你看待问题的心。在失败的时候,只要坚强,保持一颗平常心,就一定会成功。

   当我翻开《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后,让我的心不禁一震,这个又聋又盲的小女孩,用自己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在老师沙利文女士的帮助下,打破了无边的黑暗和寂静,并且掌握了书面语言,最后还学会了说话,还学习了法语、德语及拉丁语,甚至竟和耳聪目明的女子一起从顶级的哈佛大学拉德克里学院毕业。她身处逆境时的奋争和取得的成就打动了我,使她的名字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

   海伦?凯勒不屈服于命运的不公,也不怨天忧人,她接受了命运的挑战。一个既看不见又听不见的人的世界是一个封闭的世界,海伦?凯勒以她永不言败的精神打破了这个封闭的世界,她时时刻刻按一个正常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绝不因残疾而降低对自己的要求,也绝不因残疾而自暴自弃。

   海伦?凯勒取得得杰出的成就,更多的是她不言败的精神,当然也是在沙利文小姐的帮助下而取得成就。沙利文小姐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教育,全身心地帮助海伦?凯勒,使海伦的生命价值得到最大的体现。如果一个正常人在成长过程中需要社会关爱的话,那一个残疾人就更是如此了。社会对残疾人的关爱程度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这个社会折素质。如果海伦?凯勒没有社会的支持、沙利文老师的帮助,即使再怎么努力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相反有了社会的支持和帮助,没有海伦?凯勒自己的努力,她也不会取得这样的成就。总而言之,一个人要想取得成就,一是别人的帮助,二是自己的努力。

   只要看重自己,自我珍惜,生命就会有价值、有意义。因为欣赏自己,也是人生智慧的一部分。当自己走在人生的大道上,遇到艰难险阻的时候,只要向海伦?凯勒一样,不屈服于命运的脚下,努力同命运作斗争,就一定会成功的。因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面对失败你将作出什么决定。有时候,一个错误的决定可能会影响一生的前途。

   一本好书如一缕温暖的阳光,照耀着我们放飞的心灵;一个小故事如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中学1001班  朱慧敏

  我给1001班上过几次课,这个班的学生听课纪律非常好,甚至超过我在南师附中教过的班级。朱慧敏等学生边听边记笔记,对我提出的问题,他们能积极思考,踊跃回答,丝毫没有农村学生常见的羞怯。八年级时,朱慧敏的成绩排在年级前10名左右,被评为学习标兵。

   2012年10月,詹坚又从北京来到曲靖。这一次,朱慧敏变得开朗多了,她向詹坚谈到自己的学习,询问学习英语的方法,还问北京的大学生们平时除了上课还干些什么。

   因在贵州威宁县田字格小学支教,朱慧敏中考时我不在茨营。2013年暑假我回到茨营见到朱慧敏时,她告诉我她中考没考好,原本数学是她的强项,但考数学时她被一道题给难住了,影响了解题速度,中考总分达不到曲靖一中和曲靖二中的投档线,她填报了麒麟区一中。我安慰她说,人的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风顺,会遇到种种坎坷,中考失手对她来说也许是件好事,能使自己及早发现学习上的薄弱点,增强思想上的抗挫折能力。我还问她是否记得七年级语文课本中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的诗:“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过一山拦。”人生就是这样,翻过一座山岭,又会有新的目标在前面,而且会有更多的困难在前头。只有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不断寻找新的方法,坚持努力、坚持攀登,才能达到自己人生的最高点。

   2013年8月,朱慧敏到麒麟一中报到,我到这所学校去看望茨营的学生们,还去看了他(她)们的宿舍、教室和食堂,当然也到了朱慧敏的宿舍。我告诉朱慧敏,要与同班、同宿舍的同学们友好相处,要象在茨营中学图书室做志愿者那样,尽力为同学们服务。

   2014年暑假,朱慧敏又和王雪瑞一同来到了茨营中学图书室,她们和我谈到高中一年的学习和生活。我发现经历过中考的挫折,朱慧敏成熟多了。她谈到高二要文理分科,她准备学理科,我赞成她的选择,提醒她外语学习不能放松。高一期末考试,朱慧敏在全年级一千三百名学生中,成绩排到前100名,对一个从农村初中上来的学生,能达到这个水平很不容易。我提醒她要记取中考的经验教训,学习上不能有丝毫的松懈。

    2016年6月7、8日,朱慧敏参加高考,7月26日她发短信告诉我,已经被重庆交通大学应用统计学专业录取。我提醒她,重庆的气候与曲靖不一样,夏天热,她说她不怕这些。中秋和圣诞节,收到朱慧敏发来的短信,她已经适应了新的生活学习环境,而且参加学校的志愿者公益活动。

孙宁生

上一篇 茨营中学的志愿者
下一篇 我和陈柯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