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盟员风采
字号:
春风入夜 不教而化
[发布日期: 2012-09-1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记南京市斯霞奖获得者漆光宗老师

    2012年6月的一天下午,南京市文枢中学校园内,高三(4)班全体同学正在合影留念。在摄影师按动快门的瞬间,同学们全然不顾那一声已被无数人重复过千万遍的“茄子”,而是异口同声地欢呼着:“老漆——”

    被同学们昵称为“老漆”的,正是他们的班主任老师漆光宗。

    漆光宗,湖南邵阳人,中学高级教师,南京教师最高荣誉奖——“斯霞奖获得者,秦淮区数学学科带头人,秦淮区特级教师渠东剑名师工作室成员,中国民主同盟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民盟南京市文枢中学支部组织委员。他从教14年来,以其独特的教育艺术和人格魅力享誉教坛。尤其是2006年作为人才引进到南京市文枢中学的这六年间,他送走了三届毕业生,所教的班级,以三星级高中的生源,在高考和素质教育等各方面创造了四星级高中的综合业绩,探索了一条由弱到强、以弱胜强、持续走强的卓尔不凡的教育、教学创新之路,赢得了广大师生的一致敬重,学生家长的高度赞扬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赞美。他连续3年被评为秦淮区优秀教育工作者,获评南京市普通高中教学先进个人、秦淮区优秀青年教师、秦淮区高三教育绩效优秀教师、区优秀班主任以及文枢中学“十佳师德”标兵。他所带的班级,3次获评南京市优秀班集体,以及秦淮区优秀团支部。近六年来,他先后两次开设南京市公开课,六次开设区级公开课或讲座,为同行叫座又叫好。多篇有独到见树的教学论文发表于《数学之友》、《新高考》等杂志,并有多篇论文及教案获得省、市一等奖。主编了《优秀教案集》等5部教学专著,分别在天津、广东和新疆出版。作为命题专家,他编制的试题和试卷也多次出版并被相关题库采纳。

    探寻漆光宗的教育、教学路径,从数学任课教师到学科带头人和优秀班主任的角色,再到学生健全品格的养成,三大板块构成了一道交相辉映的怡人风景。

一、低消耗重释疑——层层剥笋、个个成谜

    漆光宗认为,数学教学的目标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增加考分,而是锤炼优秀的思维品质。不是简单地给出答案,而是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进而突变为以攻坚克难为乐的“攻击型”特质。

    漆光宗所带的是住校实验班。他接手实验班时给自己定下的底线是,建立在充分的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教学实验,低耗高效、高附加值的实验,由个案入手而能推而广之的实验,而不是以牺牲学生利益为代价的没有把握的盲目“试验”。为此,每上一课,他都精心备课,每次命题,他都是逐题演算,力求心中有数。每一次解题过程,都是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助推器。每出一道例题,题目的背后都有故事、有内涵、有趣味,像穿上“迷彩服”一样善于伪装。而每次解题都象投入实战的“军事演习”,他启发学生层层剥笋,各个击破,而从不给出现成的答案。在他的班上,原本的数学爱好者,成了学科冒尖生;本来对学数学没兴趣的后进生,也成了数学迷。他把学习错误当作宝贵的教学资源,每个学生都有若干本错题集。一批批拥趸他的铁杆数学粉丝、超级数学粉丝在这里诞生,数学“漆家军”在文枢、在秦淮声誉雀起,许多学生填报高考志愿时都青睐数学,他们纷纷表示要做漆老师的接班人。由于仅有一所苏北的文科院校开设数学师范专业,一位考上本一线的文科男生甚至放弃了在南京深造的机会,不惜舍近求远选择了苏北一所数学专业的本二院校,利用节假日继续拜师在漆光宗门下。

二、一人优不算优——携手团队、争先创优

    一个勇于担当的教师应当敢于展示自己,善于将自己的成果与他人分享而非独享,要追求整体进位就要彻底抛弃本位主义观念,在精诚合作中走向共赢。这是漆光宗对于文枢、秦淮乃至更大范围的贡献。

    身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阅读专业期刊的教案,研究教情、学情,在题海中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迷津中找出捷径,是漆光宗冬练三九、夏练三伏的必修课。而对于他研发的“独门绝学”,他从来没有视作私有财产,而是毫无保留地拿出来与本校和校外的同行分享,甚至在国家教育部的网络教育中和盘托出。有道是艺高胆大。他不怕别人克隆,也不怕被人超越,也许“追兵”刚刚赶上,他的“版本”早就升级了。

    他热心带徒,向本校所有的数学教师开放他的课堂,所以在文枢,他的每一课都是“公开课”,每一位数学教师都可以索要他的备课笔记、教学随笔和教案。他想,只有这样才能带领大家一起同行。而同仁的共鸣、咨询、质疑又为他修正自己的思路提供了宝贵的借鉴,这些借鉴又能整合为集体智慧,这是一举多得的好事。他的高徒史赢一举夺得秦淮区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

    作为班主任,他是十指弹钢琴的高手。现在的教育界有一种陋习,一些教师当了班主任,就会利用“职务”之便为自己所教的学科尤其是主科拖课、占课,看上去也很敬业,却因局部利益损害了整体利益,最终受害的是学生。漆光宗从不让数学挤占姊妹学科,而是协调任课老师综合平衡,主攻薄弱环节。在他看来,虽然学生在智力、个性等方面存在个体差异,虽然扶优比补差要省力得多,但是要把每位学生都当作可以塑造的千姿百态的艺术品,才是根本上的以生为本,才是对每一个个体的珍爱。为此,他告诫同学们,首先要把语文学好,才能加深对数学的理解,而把外语等学科学好了,则会帮你打开通往成功之路的另一扇大门,靠“一枝独秀”是行之不远的。在他班上,课代表往往不是本学科最优秀的人,而是有潜力的人,这种“另类”榜样的力量使得更多的人看到希望,见贤思齐蔚然成风。在他的总体协调下,任课老师齐心协力促优补差,各门功课齐头并进,既互相竞争,又互相谦让,形成了团结、和谐、温馨的教学氛围。

三、既教书更育人——春风入夜、智慧化人

    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过程,它要求教育者不仅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而且必须具备高超的智慧。这是漆光宗的经验之谈。

    长期的教学实践使漆光宗领悟到,教师是一项职业,更应是事业;教书是一门技术,更应是艺术,传道授业解惑缺一不可。鼓励胜于批评,感化胜于高压,点化胜于“喂养”。而富有智慧的执行力则是实现教育愿景的可靠保证。

让我们回放这一幕——

    有个爱睡懒觉的寄宿生屡教而习惯不改。有一天,室友告诉他,清晨六点钟就看到他母亲从郊外赶来站在门外看着他起床。他不信,第二天清晨果然看到伫立在寒风中的母亲在门外守望。第三天,他的母亲依然不声不响地守候着。这个孩子既感动又内疚,发誓从此准时起床。但他哪里知道,这是“狡猾”的漆老师和善良的妈妈合谋的“苦肉计”,智慧和情感的双重合力产生了立竿见影的奇效。

让我们再来看另一幕——

    晚自习的铃声尚未响起,教室里同学们就在收拾课本和作业了。乍一看,是时间快到了。仔细分析,是人心浮动,缺乏淡定和宁静的心态。于是,漆老师宣布一条规定:每天由他宣布下课才能下课,不能破例。有天晚上,为检验执行情况,漆光宗故意施延了一刻钟,其他班的同学都走光了,而他的教室里,全体学生还在静谧中挑灯夜读……从此,坚持到最后,化作全班的集体意志。

    六年来,漆光宗前三年天天住校,后来在校外有了住房,仍然坚持每星期至少住校一天。平时只要有寄读的学生在,他几乎天天在校,学生的一举一动都在视野中。有困难,找老漆,有心事也找老漆,同学们对这个小个子大眼睛的湖南人既爱又怕。电话、短信、亲自登门,家访是必不可少的,每次家访不是为了告学生的状,而是表扬学生的每一处闪光点,与家长共同分析孩子的问题所在,研讨改进的方法。他说,学生问题无小事,小事累积起来就成了大事,一定要防范于未然。

    他时常给学生开班会,而且就在数学课上见缝插针,长则刻把钟,短则三五分钟,都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点评。这些点晴之笔,也是价值取向、教育导向,为每周一次的“班级之星”海选作铺垫。“海选”当然是不设候选人的,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提名,各自的优良品质都得到发扬光大。“每周一星”最初星星点点,如今群星灿烂。不爱公益劳动的孩子包揽了换桶装水的重体力活,木讷的孩子变成善于交流的热心人。有个孩子平时不声不响,一天突然生病,临近休刻的那一刻,他泪流满面地对护送他的同学说:“我爱漆老师,爱我们的班集体!”这个“热水瓶” 性格的孩子被同学们推举为“精神领袖”。

最后让我们还原这么一个场景——

    10年的高考已经结束,学生们已经离校,一位穿着环卫服的家长找到学校领导,手里捧着一面锦旗,原来是家境贫寒身为环卫工人的一位父亲为了感谢漆光宗老师对他已经考上重点大学的儿子三年来的关爱与资助,特意表达感谢来了。只见锦旗上书写着“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八个大字,这面锦旗至今挂在文枢中学的会议室里,“心血育桃李、辛勤扶栋梁”这不仅是对漆光宗老师的最好写照,更是对每一个文枢人的一种激励与鞭策!

    漆光宗,这位走出深山的农民的儿子有个最为朴素的情结:孩子们太纯真了,太可爱了,这是他之所以献身教育事业最本真、最初始也是最恒久的动力。他为此而不惜多次放弃晋升管理岗位的机会,始终坚守在教学一线。他有一个远大的教育理想: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不教而化。他所理解的“化”,是感化,也是融会贯通,当他的学生把知识化作智慧,把习惯化为动能,把个性化为品质时,那将是他所期待的最理想最幸福的教育生活。

南京市文枢中学  羊灵芝

 

上一篇 教育事业的“火烧云”
下一篇 用奉献书写青春 用荣誉感恩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