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专家、民盟盟员王引为《金陵十三钗》担任秦淮建筑顾问 
张艺谋2011年贺岁大片、目前为止投资最大的国产电影《金陵十三钗》,讴歌了国人不屈的抗争精神和对国家民族的大爱,自上映以来,引起了观影热潮。观众不仅被跌宕起伏的情节感动,被演员精湛真实的表演打动,也被那浓浓的老南京风情所吸引。这得益于影片制作团队认真严谨的求实精神和专家团队的支持帮助,而文物专家、民盟盟员王引正是专家团队中的一员,在他的指导下,影片剧组成功复原了上世纪30年代的秦淮河景。 影片中的秦淮河景出现在豆蔻和香兰回去找琵琶弦那一段情节当中,虽然经过战争的破坏已残败不堪,但仍可以遥想和平时期的繁华与奢靡。《十三钗》剧组在搭建场景前,翻遍了各种关于老南京的书籍,虽然了解了大致情况,但却没有感性的认识和对细节的把握。这让剧组犯了难。 剧组向南京市秦淮区政府寻求帮助。在了解了对方的需求之后,秦淮区文史研究室的工作人员推荐了王引。 王引是南京市文物局研究员、民盟盟员,他为南京的文物事业奉献了一辈子,对秦淮河更是“钟情一生”。他曾跑遍整个秦淮河流域,参加过秦淮新河的开挖,撰写过秦淮河历史文化、综合治理秦淮河、开发秦淮河旅游风光带等等学术文章和建议提案。要想了解当年秦淮河的胜景,找他是找对人了。 剧组副导演找到了王老,说明了来意,并邀请他前往秦淮河“实地教学”。在流淌了千年的秦淮河边,王老向剧组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民国时期秦淮河的建筑风貌、格局和沿河风情,并对现存建筑进行认证:哪些是完好保存下来的,哪些是解放后新建或复原的。王老还总结了两点特征,作为复原工作的指导思想:1、江南人家尽枕河。秦淮河的房子都建在河道两边,所以叫河房、河厅,人们睡觉的时候,头部对着河水,所以形象地称为“枕河”。2、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秦淮河边的建筑是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高低错落。 剧组副导演和工作人员对王老渊博的学识非常敬佩,对王老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更是感动不已。用剧组副导演自己的话说,王老不顾80多岁的高龄,带着他们爬楼登高、上上下下的,这份精神就值得年轻人学习! 宣调处 江小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