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盟员风采
字号:
不忘培育恩德 努力回报社会
[发布日期: 2010-09-03 ]  本文已被浏览过

----记民盟盟员、宋庆龄的义养生之一张成和


    副研究员张成和,是我民盟南京市下关综合支部一位优秀盟员。他也是为数不多的宋庆龄义养生之一(南京一共十名),陶行知夫人的生前好友。他热爱盟组织,感恩社会,正直、善良、敢于直言,积极参与盟组织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他写的《让历史告诉未来------我的新生由来》一文,于2005年6月被收入《中华成功思想博览》一书。同时为宣传陶行知教育思想,又在协助陶馆等部门,整理陶夫人一书《吴树琴与陶行知》并出版。张成和虽年近八旬,然而在综合支部的各项工作中,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他关心时政、关心周围点滴变化,在支部的提案征集工作中,他总是一丝不苟的谈想法、提建议。他还是浙江大学校友会理事,老年分会常务副秘书长。

    下面是我对他的一些采访谈话,整理如下:

    张成和:说起我如何能上学,如何响应党的号召支援大西北建设以及退休后生活,真还一言难尽。现就如何上学及退休后如何丰富晚年生活,略作概述。

    我出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北郊一个最贫困农家。吃穿都成问题,如何奢望求学。幸运的是,1946年4月11日陶行知由重庆飞抵南京,14日到他创办的南京晓庄学校看望师生时,我是胡同炳校长介绍的10名苦难儿童之一,被陶先生到上海汇报给领导中国福利基金的主席宋庆龄,继而得到下设的战灾儿童义养会资助,收养在晓庄小学(2005年第二期《江苏盟讯》“我的新生由来”有详细介绍)。1950年小学毕业考上南京二中,又得到人民政府全额抚养,直至大学毕业,使我成为人民和党培养的新中国知识分子。

    在如何做真人的启蒙教育中,陶先生献身平民教育及热爱祖国、争取民主的奋斗精神,成了我终身学习楷模。经过专业学习,为不忘培育之恩,到西北从事农桑业30多年,以报效祖国。在“反右”及“文革”中,因不愿随大流,虽中学入了团,到大学被任命为班长并一直充任组织委员,却在“反右”被划为右倾,到“文革”连红卫兵都不能加入。白专道路、臭老九让我有机会对生产、科研多干些实事和有意义的事。20世纪80年代初,经南京良师益友指点,南京民盟是陶行知组织的,再想到中共中央支持民主党派,便找陕西农科院路端谊研究员,又得到高级农艺师王秀芝盟员支持,经她俩了解我工作实绩并得到院党委肯定,我也表示要用行动为盟组织争光而很快如愿,以后还被推荐为民盟陕西省委科技委员。

    1993年6月,盟组织关系调动,我选择在南京盟市委落脚,以后划到下关综合支部。我常说我单位在陕西,无组织依托,现只有盟组织,还有小学、中学及所在居委会是我第二个社会家庭。因我有退休金,应当主动找点公益事干干,以丰富退休后生活。

    在无工作任务压力下,生活又有保障,应主动干些社会公益事思想指导下,除盟组活动积极参与外,首先与小学、中学在宁同窗联系,并提议每年聚会1-3次直至现在。另外倡议为晓庄小学校长、陶先生器重的胡同炳校长编写“纪念集”,得到陶馆辛国俊馆长支持。2003年12月陶夫人辞世,为配合陶先生1927年3月创办晓庄学校80周年,又在新馆长王向友及学校拨款支持参与下,编著《吴树琴与陶行知》,由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10月出版,向母校献礼。为了进一步宣传陶先生教育思想,我拟了计划并搜集些资料,多次与《金陵晚报》协商,得到支持。因为,2000年1月4日参加报社征集意见座谈会,次日刊登了发言摘要并配有照片进行宣传,也成了免费终身读者。2007年2月27日在“老南京”专栏介绍“儿童自动学校”外,3月13、14两日还专门以“今日市民主编张成和”发表组撰文稿近10篇,都配有史料照片。

    2006年,是南京二中1956届毕业50周年,为组织同窗半个世纪情缘,与另两位学友,编写“南京二中1956届纪念册”,做为随共和国成长的同窗最好纪念品。

    2006年10月,浙江大学在江苏的校友会找到我们。其省校友会还有下属各地市校友会,以南京的校友活动最频繁。一是人多,部门广,信息灵通;二是只要按规定缴50元年费,便可有双月刊“校友通讯”赠送。由于每次活动都积极参加,且协助干点实事。这样,2008年底推荐参与《通讯》编辑;2009年换届时选我为第七届理事,老年分会常务副秘书长(顾问、会长、秘书长多为院士或领导),与另位常务副会长主持日常事务。我成理事后,老伴让我交200元会费,她交100元,以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从2007年至今,我个人已为《通讯》撰稿14篇。2010年春,浙大给我聘书,要我参加《浙江大学学生运动史研究》课题组,且是两名执笔人之一,从2010年1至6月,已拟了4万多字初稿打印好交课题组长。原计划让参编《求是儿女》一书,改为写学运史,也算参加大学义务编了书。

    此外,我们所在晓庄居委会,常让我们参加些活动,或按镇、区要求写点东西,我们也乐意出力。如改革30年变化、日寇屠杀我无辜同胞罪恶史。我结合记忆点滴,反映幼年时的历史,《金陵晚报》在“大视野”专栏,以笔名刊登过我的资文。同时居委会两次换届选举,经部分居民提名,我们都充任过选委会主任之职。我担任临时主任时,便介绍我是盟员,应讲民主,尽量按“宪法”与“选举法”办事,获得好评,也为民盟争了光。

    从1993年6月退休返宁近18年,除前述找点事干干外,21世纪初撰写几篇文稿,其中《让民族苦难史成为促进我们奋发强国动力》5500多字,被《与时俱进写春秋》、《中国特色理论发展精典文库》等大型书刊收录出版。另外,还受约撰写七条格言,被人民日报出版社《人生格言经典》等16家书刊收录出版,并多有证书或赠送勋章。

    总之,退休18年弹指一瞬间过去了。在不忘人民与党直接培养的恩德,以及各方面关怀、支持下,尽自己努力回报祖国,回报社会,也使晚年生活过得充实、有意义,并为组织争光而欣慰。

    采访结束了,张工那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人生、谦和而又有执着的个性,久久地感动着我。他的身上始终透着我们民盟的优秀品质!费老的“我这一生当中,得之于父母,也得之于社会,很多人培养我,我能不能做些事情,对得起这些人,这是我常想的一个问题。像我这样想问题的人还有很多,在这个方面有共识人集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团体。对这个团体,我们叫它“中国民主同盟”。“张成和就是这样的有共识的人之一,我有幸认识他和有缘与他在一个支部,对他敢于直言、知足常乐、知恩图报的优良品质使我受益非浅!他积德行善而又延年益寿…,冥冥之中,我感受到因果报应,好有好报!我也祝张工晚年幸福健康长寿!

 

民盟下关综合支部  杨爱华

上一篇 盟员周彤摄影作品展在鼓楼文化艺术中心开展
下一篇 两盟员教师同获“特级教师”殊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