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成长的80后,我们恰好赶上了大学扩招的浪潮。那张沉甸甸的录取通知书,不仅是我们寒窗苦读的见证,更像是一张通往新时代的门票,让我们顺利踏入了大学校园。只是那时的我们未曾察觉,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途中,大学正悄然发生着变化——它不再是传统意义上远离尘嚣的象牙塔,更像是一座为社会输送人才的“工厂”,批量孕育着即将踏入社会的我们。 互联网的浪潮在那时初露锋芒,拨号上网的“滴滴嘟嘟”声里,信息打破了地域的阻隔,让我们能快速与远方的人交流,知晓天下事;与此同时,房地产行业也开始蓬勃发展,城市的轮廓在塔吊的轰鸣声中不断延伸。便捷的信息传播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可经济飞速发展的背后,也藏着让人迷茫的漩涡——我们站在时代的十字路口,既对未来充满憧憬,又在纷繁复杂的变化中偶尔迷失自我。 毕业钟声敲响时,大量大学生如潮水般涌入社会,开启了各自不同的人生旅程。有人敏锐地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乘着浪潮奋力向上,最终站在了行业的顶端,成为众人瞩目的成功者;也有人未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在激烈的竞争中渐渐落后,默默沉入社会的底层,为生计奔波;而我们中的绝大多数,既没有耀眼的光环,也没有困顿的窘迫,只是在社会的坐标系里找到了属于自己的位置,却也被房贷、车贷的压力裹挟着,像“牛马”般辛勤耕耘,支撑着一个家庭的琐碎与安稳。 如今,二十年时光匆匆而过,当年意气风发的我们已步入中年。在家庭里,我们是父母的依靠,是孩子的港湾,上有老要赡养,下有小要抚育,肩上扛着沉甸甸的责任;在工作中,无论是身处公务员队伍,还是在企事业单位任职,我们大多已成长为单位的中流砥柱,用积累多年的经验和能力,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付出,驱动着社会这台庞大的机器持续前行。 我们这代人,成长轨迹里刻满了时代的烙印。童年时受80年代传统风气的熏陶,会为一首朦胧诗心动,会沉浸在金庸武侠世界里幻想江湖豪情;曾经历过物质匮乏的日子,懂得珍惜每一份来之不易的幸福,也因此滋生出强烈的爱国情怀,为国家的每一点进步而自豪。少年时又恰逢90年代经济转型,目睹了下岗潮中父辈的无奈,也见证了港澳回归时举国欢腾的盛况,那些复杂的记忆,悄悄塑造了我们的价值观。直到迈进大学校园,又亲身经历了互联网的飞速崛起与房价的快速攀升,这些时代的碎片,共同拼凑出了我们这代人的成长底色。 大学四年,是我们人生中最珍贵的时光。在图书馆的书页间,在课堂的讨论声里,在宿舍的彻夜长谈中,我们慢慢褪去青涩,逐渐形成了属于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那些在大学里学到的知识、结识的朋友、经历的挫折,都化作了成长的养分,为我们后来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回望大学毕业二十多年,当年在小城大学里的点滴往事,依旧清晰如昨——清晨操场上的晨跑、傍晚食堂里的喧闹、考试前的抱佛脚、毕业时的依依不舍……正是这些细碎的片段,如同一个个音符,谱写出了我们的青春乐章,也一点点铸成了如今的自己。我们或许平凡,却在时代的洪流中努力活成了自己的模样,而那段在小城大学里的青春记忆,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暖的光。(周俊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