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梦回徽州
[发布日期: 2019-08-12 ]  本文已被浏览过

——陶行知先生故里行散记


陶行知先生是安徽歙县人,古属徽州,现为黄山市。明代著名戏剧家汤显祖有 “无梦到徽州”的诗句。提及徽州,对于我们南京民盟人,尤其是陶行知支部盟员“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我们追寻着先生足迹,多少次梦回徽州。

2019年7月27日,为进一步认知、感悟先生精神,南京民盟陶行知支部一行14人踏上“行知路上第四站——探寻行知故里”之追思之旅,寻根之旅。

先生老家在歙县一个叫黄潭源的村庄,但“陶行知纪念馆”设在先生年少时就读的崇一学堂旧址。崇一学堂在歙县老城区徽州古城内,徽州古城是旅游景区。我们在陶行知纪念馆凌馆长地带领下,直接进入景区。徽州古城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历史上徽州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中心,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城套城的独特风格。今天的徽州全面修复完的府衙建筑群与古城内东谯楼、中和街、斗山街、打箍井街等历史街区形成一体,使得徽州古城再现明代旧貌,古朴典雅。府衙旁边是阳和门,过了阳和门就看到了大名鼎鼎的许国石坊,也叫八脚牌坊。整座牌坊由两座三间四柱三楼普通牌坊、两座单间双柱三楼普通牌坊组合而成,高达十几米,石雕构件,精美绝伦,恢弘大气。坊主许国是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重臣,万历皇帝为嘉奖内阁重臣许国决策云南平叛功勋,特别恩赐在其家乡古歙城中建造这座大石坊。

汤显祖与许国是同时期人。汤显祖在许国奉旨主持的会试获“赐同进士出身”功名,因与“宗师”许国持不同政见,及诸多不顺,后弃官归里。汤诗《游黄山白岳未果》序言曰:“吴序怜予乏绝,劝为黄山白岳之游,不果”,即友人见怜其穷困,劝他到徽州求助“宗师”,也许就能改变困境,他没有听从。全诗为:“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徽州之徽商是明清两大商帮之一,明代中期,徽州商业兴盛,商贾富甲天下,徽州自然也是个俗人羡慕的流金之地。诗中“黄白”,明指黄山、白岳(齐云山),暗喻黄金白银,也指官位俸禄。汤显祖恃才傲物,所以说“无梦到徽州”。还有徽州的篁墩是二程和朱熹的祖籍,被称作“程朱阙里”,而汤显祖少年时授业于泰州学派的主要人物罗汝芳,受到反正统宋学思想的熏陶,可能对“程朱阙里”没有好感。

我们在陶行知纪念馆,瞻仰先生半身塑像,观看先生的生平事迹,睹物思人,敬仰之情油然而生。在与民盟黄山市委机关同志交流座谈会上,我们听取了民盟黄山市委徐荣华主委介绍先生小时候的故事。还有幸认识了歙县行知学校支部副主委吴宏永老师,吴老师说他们学校曾经也叫行知中学,是1983年建立的,现在是黄山市规模最大的职业学校,最能体现先生的“手脑并用”教育思想,校训就是陶行知“求真、生利、创造”。学校很多特色专业,学生就业形势喜人,甚至供不应求,以上海、江苏、浙江为主,优秀毕业生层出不穷,有对口升入大学,也有被选拔为国家公务员,还有很多企业管理者。

漫步徽州,这片古老的土地何以走出先生这样的“万世师表”呢?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脑海里。徐主委介绍徽州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这里文风昌盛,教育发达。有始建于南宋的紫阳书院,桐城派大文学家姚鼐曾经在这里主讲过;清代雄村竹山书院,是曹氏族人讲学之所,据说清代名人袁枚等曾来此讲学;“以才入仕”者众多,徽州出过很多进士,休宁县出状元最多,除明代重臣许国,清代“父子宰相”曹文埴、曹振镛是影响较大的;“以文垂世”的戴震、朱熹、黄宾虹……独具特色的徽州文化熏染着徽州人,也熏染着出生在这里的徽州少年陶文濬(陶行知)。

徽州文化,儒、释、道兼容,农工商并重。徽州由于人多地少,土地贫瘠。据说歙县的“歙”字意为:人口多如羽毛,而土地欠缺。出路只有经商和考取功名。当地有民谣:“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四岁,朝外一丢。”意思就是生在徽州的小孩子,一长到十三四岁就必须离开家乡,出外谋生。赚钱以后的徽商除了回乡建造房子,形成独具特色的徽派建筑,同时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明朝嘉靖年间徽商崛起,富可敌国。近代,徽商开始衰落,到少年陶文濬出生的时候,旧中国处于风雨飘摇中,已沦为半殖民地。陶父虽也经商,在休宁万安镇继承祖业接管“享达酱园”,后因破产回乡务农。家里仅有一亩一分田,靠农田收入无法养家糊口,常常贩卖酱油,赚取微利贴补家用。两年后,陶父在休宁万安谋得“册书(估计是文书一类的活计)”一职,家庭经济状况略有好转,将已经启蒙的儿子带到万安,就读于吴尔宽经馆。过几年,陶父的职位被人挤掉,少年陶文濬随父亲重返黄潭源,同祖母一起织麻,跟母亲一块种菜,与父亲一道砍柴、卖柴,同时没有放松自己的文化学习。

崇一学堂是英国人唐进贤创办的教会学校,设在歙县县城耶稣教堂内。当时教堂通事(翻译)与陶父是朋友,通过他的介绍,陶母在学堂当了勤杂工。少年陶文濬经常在进城卖柴、卖菜之后,去学堂看望母亲。日子一久,唐进贤发现这个少年天资聪颖、思维敏捷,即准其免费入学。这一年是1906年,少年已经15岁。陶文濬懂得学习机会来之不易,所以认真攻读所有课程,特别是数学、英语、化学课程是原先根本没有接触过的更加倍努力。仅仅一年时间就赶上班级水平,数学还名列第一。历经生活艰辛,发奋苦读使这个聪颖的少年产生了朴素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救国救民的远大抱负。因为是学堂是外国人办的教会学校,他要激励人们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一个中国人,于是用毛笔在宿舍墙上写下“我是一个中国人,要为中国作出一些贡献”,作为他自勉自省的座右铭。

1908年春,陶文濬考入杭州广济医学堂,欲以医道振救普天下的穷苦人。广济医学堂也是一所教会学校,但对非基督教徒的学生明显歧视。陶文濬甚为不满,只待了三天就愤然退学。回到徽州,专攻一年英语后考入南京汇文书院。在南京,那个徽州的陶文濬成长为立志教育的陶知行,进而成为教育思想家陶行知,由南京而世界,由教育大家到卓越的民主主义战士。先生风采辉映时代,光照千古。

行走在先生故里,触目皆景。满眼的葱绿间点缀着白墙青瓦的徽派建筑。徽州民居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

当下,我们正在倡导“四个自信”,其中文化自信尤为关键。徽州文化,先生故里,吸引八方游客,更吸引我们南京民盟人。


陶行知支部  吴淑芳

上一篇 打油 八行说小平 ( 并序 )
下一篇 我与恽宗瀛老师有个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