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他并未远去——深切怀念张弛先生
[发布日期: 2018-10-3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从张弛南大中文系毕业进盟市委工作开始,我和他就有较多的接触。他给我的印象是:文字功底深厚,工作责任心强,为人低调,思维清晰,尊重老人,普通话中陇东人的尾音很鲜明。

    早先年,盟市委每年都要举办基层骨干暑期学习班,有好几次都是他和我爷儿俩同住一室,相互间交谈得比较深。记得有一次是在他换肝手术康复后,在宾馆的卧室内,他对我说:“我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我患病后,姐姐从甘肃老家来南京,下火车时她随身的行李就是一个小布袋,袋中仅有的食品就是烤熟的山芋和土豆,分文没有。当张主委(张吉华女士)得知这一情况后,在盟内、机关大院中,发起了对我生命的爱心救援行动,盟内许多老同志慷慨解囊。如果没有大家的救助,我恐怕早已命归黄泉,大家的救命之恩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话语中充满感激之情,双目中饱含晶莹的泪花。

      张弛在宣调处长期负责盟讯的编辑工作。由于我也常给盟讯写稿,因此他的办公室是我去盟市委必到也是坐得时间最长的地方。他和朱晓江见到我都格外亲切,每次都要热烈地拥抱,互道问候。等我落座后,我们的话题便从稿件的的质量开始,一直延伸到周边发生的各类事情。当我离开时,他俩还会一直将我送到楼下。在张弛身上我看到尊老的美德。他多次对我谈起一些人的稿件内容、文字均无法刊用,让他十分为难,表现出很强的工作责任心,以及与人为善的真诚。

      在我的记忆中,自张弛进入盟市委机关工作后,他认真学习盟史,尤其对老一辈民盟前辈的光辉业绩熟悉到了几乎成为专家水平,令人敬佩。

     大约在五年前,他的家搬到了龙江小区碧树园,离我住处仅千步之遥,我在闲暇时常去他府上小坐。看到他的家整洁明亮,充满书香味,看到他教女儿读书、写字、玩跳棋,我常为之动容。心中暗自向上帝祈祷,保佑好孩子张弛健康,家庭幸福永远!每次我离开他家时,他都要送我回家,途中遇到不平的路面,他又会主动扶我一把。这一幕幕温馨的往事,让我感动。

     昨日上午10时45分,我的手机响起,张吉华告诉我张弛去世的噩耗,我顿时有被雷电闪击的感觉,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凉,非文字可以描述。

     张弛,你怎么就匆匆走了呢?你可是你父母、爱妻、娇女的天啊!你的人品道德可是盟内一茬茬年轻人的楷模呀!

       对亲人的故去和友人的聚散,我以为:它本来就是生命的一个过程。亲情是温馨的,也是人类唯一不可隔断其血脉的情感。而友情则靠的是缘分,相聚的人,不一定相识;相识的人,不一定相知;相知的人,又不一定相聚。我很高兴,我与张弛是有缘的,否则,怎么能相识、相知、相聚呢?否则,怎么可能他的低调、谦和、彬彬有礼、对工作的满腔热情会那么深地植入我的脑际?否则,我怎么会在他的婚礼大喜日子中登台朗诵“给儿子的家书”——我创作的诗祝福他呢?

     斯人已逝,哀人生之短暂,痛幽明之永隔。

     在民盟这面大旗下,张弛的人品、人格、理想、抱负,定会与我们永远相伴。因此,他并未远去。

鲍昭恺  民盟鼓楼基层委员会


2018年10月24日

上一篇 永远的张弛
下一篇 我学习的榜样——张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