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所说的大爷、大妈是泛指,与你我未必有血缘关系。那,为什么要加上个“亲”字?且容我慢慢道来。 以前的大爷大妈不是这样的,他们遛早带买菜,喝茶聊天晒太阳,打牌下棋,放学接孩子……经常为小事怄气,但总体来说其乐融融。 现在相当一部分大爷大妈不再那样了,他们玩,玩出了动静,玩出了气概,还玩出了水平。 老年人的群体活动,起步最早、普及度最高、动静最大的恐怕得数广场舞了。似乎不久之前,街心广场上穿统一服装、每人手里拿把扇子跳舞的大妈们还让我们觉得新鲜,转眼间已有了席卷大江南北的气势。这些年我工作、旅游去了不少地方,所到之处,没有一个地方见不到大妈们的广场舞,印象最深的嘉峪关的东湖公园,一进门的广场上,四队大妈热气腾腾地在跳。天已黑透,那里却灯火辉煌。四支队伍长得望不到头,两人一排,各队有各队的服装。让我不解的是四支队伍的音响都放在队伍的最前端,都开到最大音量,震耳欲聋,问题是后面的大妈能听到自己队的音乐吗?反正我只觉得晕。 噪音扰民的问题早就有人提出,后来又有了争抢场地的矛盾——某地大妈们喜欢在篮球场跳,而年轻人要打篮球,两边都玩不起来。大妈们叫来大爷们教训了那些年轻人,媒体上讨论过一阵子,说什么的都有。 这都不算啥,大妈们甚至把广场舞跳到了国外,法国卢浮宫玻璃金字塔前她们跳了,纽约中央公园她们也跳了,警察前来干涉,她们据理力争:“为什么那些人可以跑步、骑自行车,我们却不能跳舞?你们不是宣称人生来平等嘛?”估计当时纽约的警察都想叫她们亲大妈。 大妈如此,大爷呢?日前樱花盛开,赏樱好像一下子就成了南京的新风俗。你去各景点看看吧,使用最高端相机的都是大爷,70~200的变焦镜头比比皆是,两三万的设备就是刚入门的级别。人潮中还有一位大爷举着5米长的拍摄杆,上面固定着两台单反,用遥控器拍摄!他拍的比别人好是意料中的事。 大爷拍照,大妈当然要跟去。过去中年妇女拍照的三要素,纱巾、墨镜、剪刀手现已过时,今年流行的是一种颜色艳丽的裙装,有点像旗袍,又像朝鲜裙,居然还有点像越南的奥戴,反正我不知道它叫什么,权且称作戏装吧。大妈们穿着戏装在梅花丛中、樱花丛中、海棠花丛中笑,好不好看另当别论,反正都很自信。 大妈们受大爷们的影响,玩摄影的也越来越多了。我在西藏见到过挎三台相机的大妈,比专业新闻工作者装备还好,但人家是业余爱好。秋天的南京,石像路是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尤其是日出时分,简直是摄影器材博览会。大爷大妈们天天来,到太阳高了,他们意犹未尽,就玩互拍。我见到过大爷们站一边,大妈们站对面,三脚架完全阻断了道路,咔嚓咔嚓要响好一会。 毛主席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大爷大妈们的认真也必然会出成果。所有玩摄影的大爷大妈们的作品都很拿的出手,有些毫不逊色于专业摄影家拍的;而大妈们的广场舞也有水平极高的,建议各位有空去北京玉渊潭公园看大妈们跳水兵舞,短衣短裤船形帽,轻捷欢快的舞步,我觉得比国标舞大赛中狰狞的面目亲切得多。据说在不少国家都有外国大妈跟在中国大妈队伍后面学跳广场舞,广场舞已经成了另一个中国标志。 至此,我们都明白为什么要在大爷、大妈前加一个“亲”字了,不加怎么表达“有能耐、很无奈、爱服了油了”的意思? 社文支部 周伟
2018.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