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由《致爱丽丝》说起
[发布日期: 2017-09-05 ]  本文已被浏览过


    贝多芬是集西方古典派之大成,开浪漫乐派之先河的伟大作曲家。人们都比较熟悉他的交响曲、协奏曲等大型作品,但是,他的为数不多的器乐小品,也同样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致爱丽丝》。

    据说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

    乐曲以回旋曲式写成,环绕基本主题,有两个对比性的插段,一开始出现的主题纯朴亲切,刻画出温柔美丽、单纯活泼的少女形象。这一主题先后重复三次,中间有两个对比性的插部。第一插部建立在新的调性上,色调明朗,表现了欢乐的情绪;第二插部在左手固定低音衬托下,色彩暗淡,节奏性强,音乐显得严肃而坚定。一连串上行的三连音及随后流畅活泼的半音阶下行音调,又自然地引出了主题的第三次再现。乐曲在欢乐明快的气氛中结束。

    如此美好的乐曲,我设为手机铃声,因而感觉每天都在享受美好与幸福的片刻。

联想起叔本华曾说,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幸福这回事。因为人受欲望支配,欲望不满足就痛苦,满足了就无聊,人生如同钟摆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如何解释?想来,如果只在欲望层面上找幸福,叔本华的话是对的。欲望意味着匮乏,而匮乏就是痛苦,欲望的满足则意味着欲望的空白,而这就是无聊。

    然而,超越欲望的层面,叔本华的说法就不成立了。精神性质的愿望,其产生不是基于匮乏,而是基于内在的丰富,其满足又会激起更强烈的愿望,因此绝不存在痛苦和无聊的悖论,相反是快乐递进的良性过程。比如说,你喜欢音乐、喜欢读书,你会因此痛苦吗?当然不会,这类愿望本身就是令人快乐的。然后,你去满足你的愿望,让耳畔回旋起贝多芬的《致爱丽丝》,或者在午后的阳台上读木心的《文学回忆录》,顿时,美好与幸福的感觉就会充盈于你的内心。

    再联想,古人说:人不可貌相。我却说:人绝对可以貌相。当然,相貌也不单是外表,是配合了眼神和谈吐,以及许多小动作而成。

    有一内涵男曾说,我遇到很多美女,和她们谈上一个小时,即刻知道她们的妈妈喜欢些什么、用什么化妆品、爱驾什么车。她们的一生,好像都浓缩在这短短的一小时内,再聊下去,也没有什么话题……

    对此深以为是,其实不单是美女,帅哥也一样。我自认为自己是个带有淡淡悲观色彩的乐观主义者,因而,不喜欢与愁眉深锁的人在一起,负能量太多,现实生活中也会遇到的。谁说的,像林黛玉和乐蒂等人,都是遗传基因使她们不快乐。

     而沉静、睿智、单纯且有股灵气与美好的人,最值得爱。什么叫有灵气?看其眼睛就知道,你一说话,对方的口还没有张开之前,眼睛已动,眼睛告诉你其赞不赞成。即使不同意你的看法,也不会和你争辩,因为,对方知道,世界上要有各种意见,才有趣……

    所以,去欣赏贝多芬的《致爱丽丝》吧,动人的音乐会带你进入幸福的殿堂;去和美妙的书与人在一起吧,如诗里所言:

我爱你

不光因为你的样子

还因为

和你在一起时

我的样子


我爱你

不光因为你为我而做的事

还因为

为了你

我能做成的事


我爱你

因为你能唤出

我最真的那部分


我爱你

因为你穿越我心灵的旷野

如同阳光穿透水晶般容易

我的傻气

我的弱点

在你的目光里几乎不存在


而我心里最美丽的地方

却被你的光芒照得通亮

别人都不曾费心走那么远

别人都觉得寻找太麻烦

所以没人发现过我的美丽

所以没人到过这里


南航附中 陈静



上一篇 为什么都说:“做陈永老师的学生,是一种幸福”
下一篇 爆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