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切勿将真话异化为“牢骚”
[发布日期: 2016-04-07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工作中,常听到这样一种评价:这个人不错,就是爱讲“牢骚话”。细细观察,此“牢骚人”,恰恰是讲真话,做实事,有担当的人。真话至所以被异化为“牢骚”,究其原因,无非是“牢骚话”不是那么中听,而且点到了问题的症结,触到了责任的主体,此言一出,即刻令“隐疾”现形,只待那一剂良药,令“病灶”彻底消退。在践行群众路线过程中,急难险重,事关百姓民生的棘手问题,正如顽疾,须下猛药,而此时,公务人员坚持实事求是讲真话,正是责任心使命感的具体体现。

一、真话与牢骚的共性

   一是真话与牢骚均针对某一特定的事物或现象,都客观存在于现实之中,都直截了当地指出了其症结所在,都表达了发声者对于推陈出新、兴利除弊的强烈愿望。

   二是两者都因直面问题,颇显犀利尖锐,令人反感。因而,真话常被作为“牢骚”雪藏,提及者被冠以“牢骚满腹”晾置。

二、真话与牢骚的区别

   “牢骚”, 词语释义为“说抱怨的话”;“烦闷不满的情绪”。“真话”,词语释义 为犹言实情,讲实话。“牢骚”更多带有感性成分,因修养不够、缺乏理智而受人诟病,无助于解决问题。真话则重于理性建议,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助于解决问题。

三、正确对待真话与牢骚

   李克强总理说:我们从群众中来,就不怕听群众的牢骚和意见,再不好听的话我们也要听!仔细分辨真话与牢骚,不难发现,牢骚多缘于民生诉求,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用辩证的观点来看,牢骚恰如民意“晴雨表”,民生指南针,反映了群众的所思把需,点出了民本服务的“疑难杂症”,因此,在牢骚中探究事物的本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是公务人员的职业素养之必备。真话要真听,牢骚要细听,切勿将真话异化为“牢骚”,束之高阁,听之任之。只有把牢骚视为善意的监督,才能不断反省纠错,改进工作,成就事业,赢得民心。正如李克强总理所说,以闻过则喜的胸襟雅量从老百姓的不满中找出不足,用纳谏如流的政治自觉在群众的“牢骚”里发现问题,进而转变思想,改进工作,我们听到的“牢骚话”就会越来越少,赞美声就会越来越多。

鼓楼鼓楼综合三支部  安冬梅



上一篇 泡澡文化
下一篇 《叶问3》的人间烟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