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征文:入民盟,促成长(陶凯)
[发布日期: 2015-11-12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我初识民盟是缘于同事的感染。在此之前,我对民盟的认识仅仅是基于历史专业知识,对民盟有些粗浅的了解。像个孩子对世界的认识,仅限于懵懂的状态。直到参加工作,周边有很多民盟的同事,时常说起,时常介绍,看到支部的同事们的阳光和热情,看到她们作为民盟的一员表现出的自豪感,让我对民盟组织肃然起敬,想要加入其中。在这种理想的引领下,通过不断努力,在2013年达成所愿,加入了组织,给自己找到了一个温暖的新家。

   加入组织后,民盟六十六中支部的委员们经常组织各种类型的活动,包括学习和研讨国家会议精神;观看电影,了解老一辈志士奋勇抗争,配合中国共产党建国立业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们爱国奉献的精神;组织外出参观红色景区,感受革命历程,提升思想觉悟。同时,对于我这样的新成员,她们时常询问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提醒我需要为自己提升做哪些准备和工作。在我工作繁杂忙碌的时候,一声声的关心和问候,也成为了促进我成长的强心剂。入盟以来,在我校民盟委员的帮助下,我发生了很大的转变,这样的转变不是靠压力来实现的,是通过她们的关心和提醒来实现的。

   首先,在思想上,更好的认清了自己的位置。七年之痒也许不只是针对情侣,也许很多事情在经历了七年的反复后,都会有那么点痒。我没有能逃过职业倦怠感的冲击。在2010年,也就是我工作的第七年,我对待教师的工作开始产生了厌倦和厌烦。每天做着几乎重复的工作,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压力如此巨大,尤其是学校每年都让我带着毕业班,而看着同龄人或成就事业,或成就家庭,我自己却还一个人整天做着重复劳动。加上学校生源质量比较薄弱,学校总是不断的让我初高中跨头教学。在精神上我几乎处于崩溃边缘,觉得一切事情都那么烦躁,每天到了学校门口都觉得好难受,好煎熬的一天又要开始了。我的这些心态,学校领导没看出来,他们只看到学生考试成绩还不错。盟友们看到了,她们时常关心地嘘寒问暖,关心我的情绪变化;时常与我交流民盟的活动和发展;跟我谈工作和生活的关系;告诉我她们克服职业倦怠的方法,尤其是李老师和欧阳老师,常常听我诉说心中的苦闷,时不时还给我点金玉良言。记得欧阳老师跟我说过:“改变不了,就顺应,认清自己。开心快乐是一天,郁闷烦躁还是一天,每一天生活质量都是自己的选择。”关心的感化,醍醐灌顶的提醒,让我开始认清了自己。加入民盟后,我深刻的重新认识了自己的位置。一名中学历史教师,一个学生很需要的人,我的生活状态会感染学生的生活状态,我的一句话可能会改变一个学生的一生。学生学习能力虽然薄弱,在今天这个社会,学习能力只是能力的一种,学会做人也许更是教育的真谛。观念的转变带来的是我自己工作重心的转移,在我的课堂上我更多的给学生传递一种理念,一种生活的理念。在我的工作上,我主动开始承担起班主任的工作,将原来觉得很烦躁,繁琐的工作,做的井井有条,得到了学生、家长和学校的一致认可。我从原来只在成绩中寻找成就感的状态,转变成了从孩子的成长中寻找成就感。我自己也给自己定位成为孩子们学习的帮手,人生的领路人之一。思想的转变促进了心理的转变,如释重负,克服职业倦怠的我,如今已经成为一个乐教爱生,爱岗敬业的人民教师了。

   其次,在工作上,更好的发掘了自己的潜能。俗说,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是,很多才能不是一开始自己就发现的,很多才能都是在不断的实践和研究中发掘出来的。这就是被隐藏的潜能。面对入盟前,已经产生职业倦怠的我,那些几乎是没有可能被发掘出来的。促使我的小宇宙爆发的还是入盟以后,民盟支部的各种活动和盟友们的关心。早在入盟前,2011年我就被授予了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的称号,而且我是在同一年内直接获得区和市两级优秀青年教师的,对于很多老师来说,都至少是两届评审后才能实现的。周围的同事和领导都觉得我很优秀,但是我自己知道,自己的职业倦怠已经让自己走到了瓶颈。接下来参加南京市赛课就给了自己巨大的打击,南京市二等奖,南京市三等奖。评委们都认为这是不应该的,觉得我的综合素质远不是这样的。确实,我没有发挥好,我安慰自己,这是正常的。其实,这真的不正常。李老师在得知我获奖后跟我谈了一次:“恭喜你,但是你落后了,你有没有想过换个思路去教学,换个方法去对待学生?”对啊,我没有想过,我总是在重复以前上过的课,为什么我不能换个思路呢。这样的提醒,也许只要一句话就够了。我开始了新的尝试,试图把每一次上课都做一次翻新,每一轮上同样的课都做一些调整,把自己讲的,变成学生讲演,把课堂进行翻转。经过自己的实践,变化来了,课堂更加活跃了,学生参与更积极了,我讲解的变少了,学生综合能力提高了,同时,自己参加赛课的结果提升了。也许我按部就班,继续按照原来的套路上下去,没问题,上到退休,学生成绩也不至于很差,自己的教学风格也就那样,但是这样的提醒和调整,促进了我的教学的彻底转变,让我以前不敢想象的课堂氛围出现了,让我的教学上的潜能发挥了出来。这就是组织的力量。

   再次,在学习上,更好的提升了自己的水平。学海无涯苦作舟。这需要坚定的意志。对于一个已经自我满足,甚至出现瓶颈的人来说,坚持学习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促使我能改变并坚持下来的不是其他,是民盟的盟友。欧阳老师作为我们支部的一员,也是我的老大姐,经常合作带同一个班级,因此交流的机会比较多。在交流中,我发现,欧阳老师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最近我读了某本书;我比较喜欢某人的某一段描述;我在想,语文老师,忙成那样,她还读书,什么样的毅力让她坚持了下来呢?我要不要学习一下,试一试呢。记不得从哪一天开始,我开始试着逼着自己,不论做什么,每天读一小时的书,而且仅限于专业书。读书带来的变化不是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就能发现的。到现在,我大概坚持了两年,这两年的变化在于:第一,我上课的素材丰富了,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要论证观点,必须要有史料支撑,不能空口捏造,不能信口胡说,要有依据。丰富的史料帮助我在课堂上游刃有余,从空洞的说教,变成有血有肉,学生生成的课堂了;第二,我命题的效率提高了。以前命题,为了找材料,抓耳挠腮,临时抱佛脚,各种搜索,现在找材料,轻松自如多了,而且从命题的科学性和严谨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让自己向优秀教师又迈进了一步。

   最后,在生活上,更好的融入了集体的氛围。由于我的职业倦怠,我对学校的感觉一直不好,所以对于学校的活动没什么兴趣,不能说与集体格格不入,但至少是没有很好的融入到集体中,只能算是存在而已。加入民盟后,这个新的家庭给了我很多融入集体的机会,民盟的各种活动,因为其独特的魅力和精心的准备,让我被深深的吸引,通过不断的在活动中展现自我,我更好的刷出了自己在集体中的存在感,也学会了在集体中与人相处的方法,让自己找到了在集体中的位置。这样的改变,也让我找寻到了精神的寄托。

   民盟的魅力不在于它要我变,民盟的魅力在于吸引我,引导我发生变化。入盟前后的变化,让我为自己找到了新的发展空间,也更让我感受到了有组织的温暖。期待在民盟中,我能进一步提升自我,更好的实现我作为盟员的社会价值,实现我的理想:“我为入盟而骄傲,民盟因我添光彩”。

民盟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支部   陶凯


上一篇 征文:民盟——我的家(潘晓莹)
下一篇 征文:我的父亲(丁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