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建国初期(1949-1959)南京市科普工作之浅探
[发布日期: 2015-06-16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引言

   随着新中国的解放,1949年11月,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筹备委员会南京区分会成立,1950年10月,南京市成立全国科联、全国科普南京区临时工作委员会,1951年1月和1953年4月先后成立了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南京分会筹委会和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筹委会。1955年3月,正式成立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南京分会(简称南京科联,1957年1月1日起更名为中华全国自然科学专门学会联合会江苏分会,简称江苏科联),和江苏省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江苏科普)正式成立。

   这些机构的成立虽然职责范围面向的不仅是南京市,但是它们毕竟都落户在南京,不可避免地对南京市科普工作进行着辐射和影响。在它们的带领下,这一期间南京市初步构建了科普工作体系,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日后南京市科协有组织的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国内学术界对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空白,因此对这段特殊时期的科普工作进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会工作

   (一)学会组织情况

   “五四”运动后,科学与民主思潮在我国得到了普及,科学被认为是促使国家富强的关键,学会被认为是国家文明的标志,诞生了很多的科学技术团体。南京在民国时期成立了很多的科学技术学会。早在1912年,在南京就成立了中华民国铁道协会。此后,医学、水利、气象、矿学、土壤、地球物理、测量工程等许多学科都在南京建立了学会。在南京影响较大的有中国科学社、中华自然科学社、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南京分会在成立之初就明确提出“科技工作者团结起来,积极迎接新社会”的目标,1949年7月,该会会员超过了700人。

解放后,全国科联南京分会筹委会成立,南京大学潘菽教授等5人任分会筹委会召集人,推进科联和专业学会建设,到1953年底,与南京科联建立关系的专门学会有43个,会员近3000人。科联所属学会的宗旨是,“团结组织自然科学技术工作者,学习苏联及其他兄弟国家的先进科学,从事自然科学研究,交流经验,提高科学水平和生产技术,以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文化建设与国防建设。”到1957年,江苏科联所属的自然科学专门学会共64个学会,其中32个学会在南京市,32个在外市。中国气象学会、物理学会、化学学会、昆虫学会、药学会、电机工程学会、数学会、地质学会、地理学会、农学会等都在南京设立了分会。在南京市的这些学会开展了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

   (二)学术活动

   南京(江苏)科联时期,科联积极组织学会开展学术活动,不断提高学术水平。由于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广大学会会员对新中国充满了希望,热情十分高涨。这一时期的学会活动往往紧扣新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具有常态化、多样化、专业化等特点。

   1.学术活动常态化

   南京科联时期,南京的学会组织经常组织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学术年会、专题报告会等学会活动已经形成了常态化。在南京的专门学会的学术年会经常和会员代表大会或理事会同时进行。学会会员不再象国民党时期只是埋头做学问,而是更多的把满腔的爱国热情用于关注国计民生。因此这些学术年会在展示会员在学科领域取得的重大成果的同时,经常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急需解决的问题为重点,论文针对性和操作性很强、质量很高。例如,1949年12月,中国气象学会南京分会在南京大学举行了第一次年会,会员对发展新中国的气象事业、培养气象人才和气象科学研究发表了很多好的意见。1956年,仅数学、化学、地理、动物、土木、园艺、医、药、畜牧兽医、土壤、等13个学科,提交到全国性会员代表大会或论文报告会的论文就有120多篇,特别是医、药两个学科的论文,对整理发掘祖国优秀的医药文化遗产,作出了非常有价值的贡献。南京化学会、动物学会、水利学会组织的专题报告会做到了系列化和经常化,很受会员们的欢迎。

   2.学术活动多样化

   建国初期这段时间,环境较为宽松,学术氛围自由,南京各学会的会员一改在国民党时期的压抑,都活跃起来,因此这段时期学会活动丰富多彩,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学术活动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一时期召开了多学科联合学术会议,这是由多个学会联合、涉及多个边缘科学的大型学术会议。这种学术会议从不同学科角度对同一课题提出不同见解,体现了科技团体智力密集的优势。1956年9月,南京农、林、昆虫、园艺、畜牧兽医、植物病理等八个专门学会,联合召开了遗传座谈会,在当时“一边倒”的形势下,与会专家学者对米丘林学说和孟德尔摩尔根学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学术活动除了会议之外,有的学会还运用了野外科学考察的方法,如植物学会就曾组织会员组成普查队,对野生资源植物和药用植物进行野外科学考察。

   3.学术活动专业化

   这一时期,科技工作者们的工作热情空前高涨,投身学术致力研究,成果颇丰,而且很多学术问题都和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在各自专业领域里都取得了较大的学术成就。例如,南京机械工程学会在1956年召开了5次专题学术讨论会,讨论会联系当时机械制造方面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围绕铸造、切削、金属加工、工具设计、热处理等专业问题,开展了广泛深入的学术交流,介绍和推广了技术经验,为生产单位寻求解决技术难题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有力地推动了机械行业的发展。1956年11月,在中国化学会南京分会上,南京大学化学系戴安邦教授作了“多价正离子的聚沉值和聚合作用”的学术报告,他拟出的离子形成的多核离子结构式较前人表述更为明确。南京大学高鸿教授作了“乙二胺底液钴的极谊测定法”的学术报告,提出了钴的快速分离法,准确度可与通常所用的重量分析法相当,并远较重量法为优。

  二、城乡科技普及工作

  (一)基层科协组织

   南京科联时期,南京城乡一部分基层建立了科普组织,主要是县乡级科协、厂矿科协、学校科协。1958年9月,中国科协第一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提出了“科协应在工矿、企业、人民公社、学校、机关单位建立科协基层组织”的要求。1959年9月,江苏省科协“一大”重申了在城乡基层建立科协组织,进一步推动了科协基层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之后,南京市基层科协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县乡级科协。1956年5月27日,江宁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简称科普协会)成立,办事机构依附于中共江宁县委宣传部,有专职干部1人,这是南京市最早成立的县级科协组织,1956年6月,溧水县科协成立,1957年4月,六合区科协成立。根据1959年末统计,全省有71.6%的农村人民公社建立了科协组织,据此估算,这段时间南京的大部分公社都建立了科协组织。南京市有一些企业建立了科普工作组,如南京市511厂即现在的金城集团等,“从1955年成立省科普协会到1959年成立省科学技术协会这一段时间,在一些厂矿,例如南京511厂等单位都成立了科普协会”,成为厂矿科协的前身。此外,南京大学等高校成立了科普工作组。

   (二)科普活动

   南京科普组织从成立开始,就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普及工作,采取多种形式,在南京市城乡中开展科学技术普及活动。这段时期,城乡科技普及活动紧扣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主题。城市科普以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中心的科普教育,农村科普以提高科学文化水平、指导农业生产为工作重点。

   1.城市科普活动

   南京科普组织建立后,在城市开展了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为中心的科普教育,重点是宣传新中国的建设成就、“双革”(技术革命、技术革新)和“四新”(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城市科普活动呈现出这样几个特点:一是以工人和干部为主要对象。新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以后,党中央要求重点在大中城市开展科普工作,主要对象是工人和干部,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专政的特色。科普组织为机关干部举办了系统的科学讲座。配合理论学习,举办“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科学知识”、“基本建设科学知识”、“青年卫生知识”等讲座,举办介绍苏联科学建设成就和“台湾的地理”专题报告会。其中“社会主义工业化科学知识”讲座在南京市举办了10个月,讲了32次,听众达4.5万多人次。二是科普活动和生产紧密结合。科普协会先后为南京机床厂、汽车修配厂等较大的国营工厂,举办了“翻砂知识”、“金属切削”和“机械工人速成识图”等学习班和讲座。这些讲座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工人阶级的热烈欢迎。南京机床厂有许多工人原来缺乏切削理论知识,对车刀的角度和车刀的合理使用原理也不理解,凭老经验操作,车刀经常损坏,耐用度很低,通过听讲座和实际运用,基本上得到解决。一些厂矿科普组织,抓住总结推广先进生产经验和传播普及新技术等工作,开展了多种多样的科普宣传教育活动,成立了各式各样群众性的技术革新、技术研究小组。三是活动形式丰富多彩。科普协会举办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通过出版科普宣传册和演讲资料、举办演讲、科学展览、放映科教电影和幻灯、组织参观等多种形式,大力开展城市科技普及工作。广大科技工作者对科普工作的热情很高,著名科学家戴文赛先生,在他个人12年科学工作规划中,决定每年至少有50个小时做科普工作。仅1951年1月到1952年11月,南京市科普协会筹委会就举办科学讲演1018次,科学展览30次,放映幻灯100次。1956年,科普协会举办了“半导体”、“电子计算机”、“星际旅行”等世界科学最新成就科普讲座。组织近万人分别参观南京地址陈列馆、南京工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等单位仪器标本,以及和南京大学科普会员工作组举办“科学与建设”展览会。更重要的是,科普协会加强了和其他部门的合作,联合开展科普活动。和驻宁部队合作为文化教员举办了“物种”讲座和以军官为对象的“自然科学”讲座。同省卫生厅联合编写了“工业安全卫生宣传资料”,供给各厂矿卫生劳保部门干部使用。1956年,同省总工会一起举办了全省第一次职工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积极分子大会。

   2.农村科普活动

   南京科普组织成立之后,始终把农村科普工作作为重要的任务来抓。南京郊县农村人口众多,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受封建迷信思想影响较重。这段时间农村科普工作的特点有以下几点:一是建立了较为健全的农村科普体系。从1956年起至1959年末,南京市已经有3个郊县建立了县级科协,大部分公社都建立了公社科协。需要指出的是,南京市农村人民公社科协组织,大部分是在1958年底、1959年初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形势下建立的。公社科协建立后,围绕当地生产生活,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科技普及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科协组织外,农村公社普遍成立了农科站、畜牧兽医站等组织,这些组织和公社科协一起直接参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活动,对推广科学的农业生产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水平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此外,在南京的与农业生产有关的一些学会,比如天文学会、农学会、畜牧兽医学会南京分会等也在积极开展农村科普工作。二是开展了各种消除愚昧落后的活动。农村科协组织在反对封建迷信、消除愚昧落后、提高科学素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科普协会组织通过发放宣传资料、组织收听广播、组织观看电影和幻灯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民群众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普及科学知识,宣传天文气象、防疫卫生等方面的知识,用科学道理解释各种自然现象、人的生老病死和吉凶祸福,揭露各类迷信骗人活动的真相,提高人民的觉悟,消灭和破除封建迷信活动。1953年春节,有日偏蚀的天文现象,这在南京民间特别是农村有很不吉利的迷信说法。科普协会联合有关部门组织开展大规模的观测春节日偏蚀宣传活动,并请著名天文学家、南京大学教授戴文赛先生在紫金山天文台通过广播电台对观测活动进行现场解说,又组织会员向群众宣传日食和月蚀的科学道理,举办了多次演讲,印发多份宣传资料,制作图片、幻灯20多套展览、放映。这项活动对破除封建迷信、培养唯物主义世界观起了积极的作用,受到广泛的欢迎。三是普及科技知识发展农业生产。科普协会组织通过采取发放科普资料、组织收听广播、播放电影和幻灯片等多种形式,积极向农村群众宣传防洪排涝、农作物种植的有关知识,并向广大农民群众宣传给受灾作物补种,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1956年,江宁县科普协会成立以后,先后在农民群众中举办“培育壮秧”、“双季稻栽培”、“1605杀虫药使用法”和风雨雷电以及卫生知识的讲演多次,科普讲演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对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公社科协建立以后,围绕当时当地生产,积极开展群众性的科学技术活动,主要表现为:组织和发动会员,带头投入技术革新、技术革命活动;带动广大社员,围绕当时当地生产,针对生产关键,通过技术考察、田头会诊、技术讨论、试验研究等活动,树立样板,为领导作为技术参谋;根据生产需要,总结和交流推广丰产经验、先进技术,特别是总结和推广老农生产经验和耕作技术;根据生产、生活需要,组织科学技术力量,运用多种形式,进行科学技术知识的宣传;配合有关部门,举办文化技术学校,开展短期技术交流。

   三、国际交流合作

   (一)国外专家来南京考察讲学

   20世纪50年代,南京科联把开展对外民间学术交流作为重要任务之一。他们积极组织海外专家来宁考察讲学,苏联、东欧等国学者到宁工作、讲学,交往比较频繁。1953年,南京建筑学会先后接待了波兰和苏联两国建筑专家组成的参观团,就建筑中的技术和艺术问题交换了意见,向来访者赠送了中国建筑中民族形式的照片,并请苏联结构专家格?恩?什拉姆可夫向教学、施工等200多名科技工作者作了题为“民用建筑中工业化装备式的结构”的专题学术报告。南京农业机械学会邀请苏联专家尼古拉也夫作了“苏联的农业机械制造”的专题报告。南京地理学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联合邀请苏联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副所长莫扎也夫、研究员阿尔曼德分别作了“荒漠与半荒漠地带的自然区域”和“苏联的自然地理工作”的专题报告。南京心理学会邀请苏联专家费拉托夫作“心理活动与高级神经关系”的学术报告。1956年4月,世界科协理事、保加利亚勃拉泰诺夫教授和罗马尼亚奥利佛?罗素教授来宁访问,畜牧兽医学会和化学会分别请他们作了“米丘林学说在畜牧业上的应用”和“水泥的发展和目前的情况”的学术报告。同月,数学会邀请来我国访问的匈牙利数学家哈约施?约尔季院士作“与四色问题有关的一些结果”及“关于明可斯基推测引起的研究”的学术报告和举行“匈牙利数学活动(包括一些计算机问题)”的座谈会。这些学术报告和座谈会对南京市开展对外学术交流、学习国际先进经验,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国内学者出国访问

   南京科联和所属的各个专门学会多次组织科学家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或参加由中国科协组织的科学家出国访问。1953年,组织会员参加中国科学院访苏代表团,并在他们回国后组织赵九章、张钰哲、张文佑等7人分别向南京科技工作者作了7场报告。1954年6月,南京工学院教授杨廷宝赴波兰出席国际建筑师会议。1955年10月,南京大学天文系教授戴文赛赴日内瓦参加国际天文协会第九届大会;12月,南京大学地理系四年级学生王颖被选派赴印度参加国际地理学科会议。南京天文学会龚树模出席了匈牙利变星会议和苏联召开的不稳定星会议。南京园艺学会吴光远参加了在苏联举行的1956年国际蔬菜会议。南京昆虫学会傅胜发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八届国际植保植检会议。国内的这些专家学者在出国访问或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后,都把国外的先进科学技术带回或传播到了国内,对开拓视野、进一步和国际先进科技接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四、结论

   1949-1959年这十年间,南京市科协组织虽然没有建立市一级的统一科协工作领导机构,但是在南京科联的领导下,逐步成立了县乡科协、厂矿科协和学校科协等基层科协组织,通过采用各种方式方法,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学术交流活动、城乡科学技术普及活动和国际交流合作,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科普工作,初步构建了南京市科普工作体系。虽然在文革中科协组织和科普工作遭到了破坏,但这十年的科普工作还是为后来的南京市科协积累了宝贵和丰富的经验。


秦淮综合一  顾武英

上一篇 往日情怀
下一篇 在南京诞生的中国最早的科学研究机构——总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