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在南京诞生的中国最早的科学研究机构——总明观
[发布日期: 2015-06-16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南北朝时期,在刘宋泰始六年(470年),宋太宗明皇帝刘彧在都城建康(南京)现在的朝天宫建立了中国最早的科学研究机构——总明观,又称东观。

   总明观是在宋文帝创建的“四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隶属于中央的分科学校。由于官学荒废已久,修复起来不容易,宋文帝又喜欢儒雅,鼓励学者开馆讲学,于是雷次宗开馆讲授“儒学”,宋文帝同时命令何尚之创立“玄学”,太子率更令何承天创立“史学”,谢元创立“文学”,先后一共创立了四个学馆,各自收徒教授,被称为“四馆”。宋文帝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对“四馆”的师生们给予丰厚的资助,各地的学者们也闻风而来。“四馆”的设立,成为以后分科大学的开始,对隋唐专科学校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公元470年,宋明帝刘彧考虑到国子学的缺乏对国家选拔人才不利,就在冶城(今朝天宫)设立总明观,设置了东观祭酒、访举各1人,下面分别设置了儒、玄、文、史、阴阳五个学科(后来由于因为阴阳学没有人而把阴阳科取消,保留了四个学科),每个学科有学士10人,正令史1人,书令史2人,干1人,门吏1人,典观吏2人,具有较为完备的领导机构。

   总明观不是纯粹的教学机构,而是集藏书、教学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官方机构。它虽然具备了国学的性质,但它的职能以藏书为主,教学次之,研究再次。相比于“四馆”,它沿袭了分科教育的传统,但是规模更大,不但是分科性质的大学,而是类似于综合性大学和研究院。因此,它是兼具现代图书馆、大学、研究院三者特征的官方机构。

   首先,总明观是一个图书馆。作为一个藏书机构,有类似于国家图书馆的性质,因此藏书颇丰,包括天文、历法、算术、历史典籍、文学著作等各种书籍。总明观的藏书为后世所用,齐武帝设立学士馆时,就把原有的总明观的藏书全部转到了学士馆。

   其次,总明观是一所综合性大学。它是在“四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教授儒学、玄学、文学和史学的教育机构。这里面要特别介绍的是儒学和玄学。徵庐山处士雷次宗到南京后,在附近的鸡笼山开馆授徒,有学生100多人。会稽人朱膺之、颍川人庾蔚之担任儒学总监,时称儒学馆。由于当时的统治者非常推崇儒家学说,专门请大儒给皇太子和诸王子讲授《丧服经》等儒学,因此儒学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周续之、颜延之、雷次宗等名儒的推动下,儒学在南朝得到了积极的推广。受魏晋时期玄学思想的影响,玄学被列为单独的学习科目之一,在古代教育史上首开其端,主要以道家学说为主。东海徐秀、庐江何昊、颍川荀子华、太原孙宗昌、鲁郡孔惠宣等学者名流,都曾经到玄学馆来游学,被称为南学,盛极一时。

   再次,总明观是一个科学研究机构。有学者在这里专门开展天文、数学、化学、医药等领域的科学研究。祖冲之是总明观里科学研究成就最大的学者。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在数学、天文和机械方面,都有杰出的贡献。数学上,除了写了数学专著《九章注》之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数值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的人;天文学上,编制了《大明历》,首次把岁差计算在历法内,确定一个回归年为365.2428日,这是当时最准确的一部历法;儒学上,著有《易老庄义》、《释论语》、《释孝经》等书;机械方面,曾经在覆舟山下的乐游苑中装置过精巧的水碓磨,创制使用机械开动的“千里船”,改造了古代的指南车。

   公元485年,齐武帝下令废除总明观。


秦淮综合一  顾武英


上一篇 建国初期(1949-1959)南京市科普工作之浅探
下一篇 夏日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