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圆融
[发布日期: 2015-03-1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想起来是在1992年,那时农村嫁女儿流行送皮箱。婚礼前两天,当未来的婆婆从媒人口中得知陪嫁中仅一只皮箱时,不悦地撇撇嘴:从来都是成双成对的吉利,娘家小气到这个份上!新郎倌闻听此言,立马坐公交车赶到县城,购买了一只颜色款式相近的皮箱,直接送到新娘家,嘱咐新娘放在嫁妆里一起带过去,其余的什么也不说。

    一个做兄长的,早在十年前就买了小汽车。妹妹的公婆从安徽农村来南京城里探望,来来去去,火车站也好,长途汽车站也好,甚至当老人身体不适时一直送到老家,从来都是兄长负责接送,买票什么的就不用说了,安排得妥妥当当,并且,逢年过节,一定准备四样礼物,赠与老人带回。

    一位做儿子的,悄悄将五万块钱给农村的母亲。儿子是瞒着老婆给的。做母亲的坚决不要。儿子说,拿着吧,妈,这是我的奖金。我结婚时家里也欠了些债,你们平时多吃好点穿好点,不要节省。母亲还是坚辞不受。儿子说,拿着吧,您实在用不着,等我下次买房子或需要用钱时您就当着您媳妇的面再给我,总行了吧。这个做儿子的非常懂得体贴父母,回乡下过年时,年三十晚上,按规矩公婆要给媳妇、外孙女压岁钱,儿子总是亲自将两个两千的大红包包好,事先悄悄地塞给了父母。

    这三个人都是我的亲戚。新郎倌当年是在部队服役时回老家结的婚,转业后仕途一路通达,官至某局局长;兄长是电视台的编导,一直在单位有极好的人缘和口碑;上文中那个做儿子的是我大姐的儿子,大学毕业后在某上市公司的重要岗位上一直干得风生水起。

江宁综合  李萍

上一篇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下一篇 一部“中国民主同盟南京市支部简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