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早晨,还在静静地睡着,窗外雾霭沉沉,寒意料峭。我蜷缩在床上,读到这首温暖的怀旧小诗: 本事 记得当时年纪小, 我爱谈天你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林梢鸟在叫。 我们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这是卢前(卢冀野)先生1934年创作的,“本事”的原意为“原来的事情”或“那个时候的事情”。 近日有中学时代的同学在微信圈子里上传了很多老照片,那样的装扮,那时的纯情;那样的校园,那时的苦读;那样的时代,那时的梦想……霎时直入我们每个曾经拥有青春与梦想的人的内心深处! 谨以几个历史回忆片段,聊以慰藉我们曾共同拥有的一个温暖的过去。 片段一: 记得很久以前,高考前夕,偶尔走进隔壁空无一人的三班,静静地看书复习累时抬头看见门后挂着一本班级日志,于是颇为好奇地翻开,只见上面多是文科班班长才子龙飞凤舞或对历史或对时势或对班级状况分析评论的字迹,作文甚好的小女子顿时崇拜,仰慕之情油然而生! 盼着多年后能再一睹才子美文芳容啊! 三十年后,已是公务缠身的省厅官员的才子回复:报告群主,会议刚散,见历史回忆片段,脑子一阵发晕!回忆当年,少年不识愁滋味,多动症,无人会。今日茫然,欲说还休。莫提起,一提起泪水涟涟…… 片段二: 多年前,记得也是初冬时节,芳美人送给我一份生日礼物,是一张音乐卡片,这在当时相当贵重了。 最关键的是我清楚记得当时的场景,我们就站在我家门口,芳美人优雅地让我打开礼物,一段优美的旋律荡漾开来,然后芳美人沉着冷静地问我,你知道这首音乐的曲名吗?你知道作者是谁吗? 天知道,我当时灵光乍现,脱口而出,瓦格纳的《婚礼进行曲》……哈哈,最终实至名归拥有礼物! 启示:送礼的特别,体现一位淑女不仅美丽大方,而且才智超群。所以,即使奔向五十,从内到外仍魅力不可挡,直教得其夫周君子生死相许,弯腰收拾厨房残局!不发自内心佩服不行啊! 隆重推出片段三: 上中学的那个年代十分古怪,男女生狭路相逢,明明彼此都认识,也都长着眼睛和嘴巴,却都装作视而不见,更不会互相打个招呼,而是一个低头看地,一个仰面看天地擦肩而过。好似一旦说了话,就是心怀不轨别有企图,作风存在问题。而假如不巧再被别人撞见,那就更是跳进黄河都洗不清了。 但是在课堂上,却存在男女生互相暗中痴望现象。在那个刚刚拨乱反正,重新重视教育的年代,全年级的学习尖子,很容易获得众多粉丝青睐。记得一外在浪子内里敏感的才子每到上课时,总是姗姗来迟。穿越三十年的时空,仍记得他当时书包挂脖子上,悠然自得,目光空洞扫视着全班,缓慢地在已是正襟危坐的我们面前走过,然后,所有人的目光随他的身动而移动…… 随时间的不断推移,到了高二,已经渐渐出现个别男女生互相说话的现象。但大多数同学还一直蒙在鼓里,就像当年梁山伯同学那样,一门心思扑在书本上,秉承初中时期男女生鸡犬老死不相往来的习惯。但令人万万想不到的是,即便这样的人文环境,还是有个别同学开始了地下恋情,最经典的是一班的班长和团支书。 我不知道他们从什么时候开始的,语言方式不太可能,因为平时根本见不到他们交谈。传递纸条也不太现实,信息量小不说,一旦丢失被老师发现,还很容易成为呈堂证供。那时候的高中,校规里可是明令禁止谈恋爱的。靠暗中眉目传情也很难,全班五十多位同学,三分之二都是近视,还有个别的近视加散光,很容易丢失视频数据。至少我那时的视力,就接收不到十米以外送来的秋波。 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一切已经逐渐开始。历史事实也证明人家夫妻二人相守了三十年,真是幸福让人羡啊!由此我总结出两个真理,一个是:不说,不等于不做。另一个是:表面越是波澜不兴,下面越容易暗流汹涌。这两个真理,用在考量当今社会一样有效。 当青春已成往事,再次回味起来,竟感觉全是温馨和美好。岁月如歌,往事如烟!人生如茶,心如静水!遂成此文。 南航附中 陈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