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展标 
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编《清季名人禀牍奏稿函札——甲午中日战争新史料》 
展览版面 
“致远”舰管带、副将邓世昌壮烈殉国,时年45岁 
中日双方谈判所在地——马关春帆楼 2014年6月20日至7月10日,由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与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联合主办的《国殇之醒——甲午战争史实展》在南京瞻园展出。展览通过130余件珍贵图片和文献资料,以及亲历甲午战争的清军将领关于战事情形的禀牍底稿等实物展示,引领观众直面120年前那段屈辱惨痛的历史。 1894年,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侵略中国的战争,史称甲午战争。今年又逢甲午,狼烟犹在。这场中华民族史上深重的民族灾难,对近代中国社会,乃至世界近现代历史产生了前所未有的深远影响。甲午一战使清王朝的腐朽不堪彻底暴露,战后清政府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向日本割地赔款,损失之惨重超过了鸦片战争以来历次外祸之总和,中国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国力更趋衰退。日本因获得巨额战争赔款,成为亚洲暴发户,国力军力迅速强大,逐渐走上军国主义对外扩张之路。 甲午战争改变了亚洲的传统战略格局,同时促成了自鸦片战争以来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战争中,为抵御外侮,中国广大军民前赴后继,浴血抗敌,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爱国精神。战后一个新的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真正意义的民主革命开始出现。从此,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反抗侵略的斗争日益高涨。 甲午战败,给中华民族造成无比深重的灾难,是中国人心中永远的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岁逢甲午,狼烟犹在。中日甲午战争120周年之际,两馆共同举办战争史实展,一段悲壮屈辱的历史将通过展览回放,唤醒民众勿忘国耻,以史为鉴,牢记“落后就要挨打”,激励广大民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顽强拼搏、奋发图强! 文博支部 张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