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去重庆出差的机会,去参观了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我是下午两点左右到了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原重庆教育学院),到了驻地就询问接待的老师,特园怎么走。可是对方竟然回答不出,后来我赶紧说去牛角陀,可以乘坐轨道3号线——幸亏我事先做了功课。接待的老师就将我带到了最近的轨道站,站名就叫五公里站。看来这个陈列馆的知名度不高。 坐了6站,就到了牛角陀站。这里位于渝中区,离嘉陵江不远。出站,沿着上清寺路,可是走了百余米,感觉不对,赶紧问路。仍然问不出特园在哪儿,急中生智就问“太平洋广场在哪儿”,路人一指,竟然走反了。回头仍是沿着上清寺路,大约走了500米,上了一座人行天桥,环型的一圈,上去就看到左前方一处,楼宇上赫然书写着一行金字——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只是天气阴沉,金字未生出熠熠金光,不醒目。 陈列馆免费参观,人很少,大门口几个穿着工作服的年轻人在聊天。这里原来叫特园,原址是抗战时期爱国民主人士鲜英的公馆,因为鲜英字“特生”,故为特园。1941年张澜、黄炎培、梁漱溟、罗隆基等在特园秘密成立了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总部就设在特园,鲜英被推举为中央委员。当时许多社会贤达以特园为民主运动的大本营,常常聚会甚至寄宿于此。周恩来及中共南方局领导人也是特园的常客。1945年,毛泽东来重庆谈判,曾三次访问特园。2008年5月12日,经过修缮,特园作为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正式开馆。 一楼陈列厅是中国民主党派总纲厅,介绍中国共产党多党合作制度、民主党派的发展概况,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等。看到冯玉祥将军书写的“民主之家”的木匾。上了二楼,是民革、民盟和民建的陈列厅。依次前行,重点参观了民盟的展室。 展室先是介绍了民盟成立前后的国内外局势,然后是不同时期民盟组织的发展历程。包括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前后、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等各时期,民盟做出的历史贡献。许多图片和资料都是第一次见到,近旁的电子屏上反复播放着宣传片,十分直观地将盟史进行了呈现。最后展室里很大的一个空间是展出了关于张澜先生的生平和一些场景、文物,还有一尊民盟中央赠送的张澜先生雕像。 二楼展室旁是康庄。修复不久,楼名取自鲜英九女鲜继康的“康”字。一共有四幢三层楼房,两两相连,分别编为康庄一、二、三、四号楼。抗战初期,荷兰大使馆、意大利大使馆、苏联军事代表团、盟军军事代表团都曾借住康庄。 在馆内辗转一个多小时,细细看过,轻轻走过,展厅里依然人不多。这样倒好,可以静静思忖。73年前,这里诞生了中国民主同盟,这里应是民盟的圣地了,作为一名盟员,我是来“朝圣”的。民盟前辈在国家民族危难之时,常聚在一起针砭时弊、交换思想,在这里开“神仙会”,这应是当时的民主生活了。我们现在基层组织的民生生活会是不是也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历史责任感?这里曾经是“民主之家”,我们的民主之家在哪儿?看来,基层组织也应有一个比较固定活动场所才好,于是有的地方就在统战部里辟出活动室,也起名为“民主之家”。 下午四点半,原路返回,在路上还在想着刚才的一些问题。晚饭时,与当地老师们谈起下午的经历,在座依然有人不知特园就是“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中国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 
冯玉祥将军题匾 
民盟的展室 
建国初担任要职的盟员 
《盟讯》创刊号 
张澜先生像 
康庄 六合综合支部 张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