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清游得胜惬平生——绍兴纪行
[发布日期: 2013-11-0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有一个地方,茂林修竹,千百年来骚人墨客驻足于此,仿佛不来一次,便为终生憾事;有一个地方,文人雅士在此曲水邀欢,凭诗佐酒,能来此处临流泛觞、赋诗抒怀早已成了历代雅士向往的一帘幽梦……如今,我来了,伴随青山绿水,轻聆鸟鸣蝉唱,身披习习熏风,似在偿一个千年的期待,款款步入了这个满溢墨香的兰馨世界。触目可及的古典,让我不由悄悄地闭一会儿眼睛,来慢慢适应这种得偿心愿的文化席卷与冲撞,任凭自已慢慢地淹没其中。昨日流连沈园时的忧伤,踯躅鲁迅故居前的沉重,而今取替为一种快意与风雅——这个地方,便是兰亭。
    附会着那么多古之幽思的兰亭,位于绍兴西南十三公里的兰渚山下,汉代驿亭所在,故名兰亭。相传越王勾践种兰于此。小小的石桥,是通往兰亭的必经之路,盛夏的清晨,薄雾微悬,青草的气息,扑面绕鼻,举目而望,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曲径通幽处,一方碧水,有四只白鹅嬉戏其中,一座三角形的碑亭立于水侧,亭中有“鹅池”二字碑,相传由王羲之与王献之父子所书,父写鹅字,子写池字,一肥一瘦,父子合璧,称为“父子碑”。过鹅池桥,便是“小兰亭”,亭内碑中“兰亭”二字为清康熙手书,因十年动乱中碑被砸成三截,虽经修补,未能复原,“兰”字缺尾,“亭”字缺头,但古意犹存。
    最让我感兴趣的,当数曲水流觞处了,自高中课本里知道此典故后,其场景,无数次的在想像中描摹过。沿青石小路走入流觞亭,廊庑翘檐、木雕长窗,正是想像中的模样。亭正面悬挂着一方匾额,上书三个金字——“流觞亭”。亭内陈列了一幅《流觞曲水》图,画的就是“修楔”的情状,画中人物姿态各异,有的举杯畅饮,有的低头沉吟,或放浪无羁,或雅意醺醺,无不描绘得维妙维肖。流觞亭前面,曲水叠石,相传就是王羲之等人修楔、流觞、饮酒、赋诗的地方。
    1600年前,王羲之邀引文人雅士41人,沿山阴古道飘然而来,列坐在曲水岸边,有人在曲水的上游,放上一只盛酒的杯子,酒杯由荷叶托着顺水流漂行,到谁处停下,谁就得赋诗一首,作不出者罚酒一杯。诗成之后,公推王羲之作序,酒兴方酣,茧纸鼠须,乘兴挥就的《兰亭集序》,神来之笔,竟成千古绝唱!真是羡慕极了古人的雅致与潇洒,飘如闲云野鹤,泛若不系之舟。如今,忙碌的现代生活,有几人能有此雅兴亲近自然,放牧心灵?想到此,不禁掬一捧清水,问导游此水可喝否?导游说这是兰渚山泉水。还好,喝一口涤洗尘机,喝一口清心素愿。
    时至中午,天朗气清,正惠风和畅,风过竹梢,漱漱微响,阳光亦从竹缝间射过来,变成时隐时现的光斑。在这山阴古道上一遍遍的走着,竟想延长此次的行程,也无端的生出了“何日更重游”留恋。同时还在感慨,游兰亭,是要有思想准备的,因为单拿出哪一个景观来,都有一部耳熟能详的历史附丽其中,让人不知不觉地投入其中,贴近古人,都会让人产生不虚此行的感觉,甚至让人不忍心一次挥霍掉那么多的美好,只想慢慢地参悟,慢慢地咀嚼。
    还有几处不得不记的好景观,便是流觞亭后的御碑亭,亭内一块巨大御碑,称为“祖孙碑”,碑的正面镌刻着清代康熙摹写的《兰亭集序》全文,碑的阴面是清代乾隆书写的《兰亭即事》七律一首,诗云:“向慕山阴镜里行,清游得胜惬平生。风华自昔称佳地。觞咏于今纪胜名……”这首诗表达了这位遍游全国胜迹的皇帝对兰亭的倾慕之情。御碑亭东还有右军祠,坐北朝南,外环荷池,一池田田的粉荷。祠屋分前后两边,中间为墨池,池中有四角方亭,即“墨华亭”,精巧别致。池之两边为长廊,壁嵌历代书法家所摹《兰亭集序》刻石,人们在此可以看到历代摹本。
    生活在这满溢书香的圣地,那绍兴人也颇具能诗爱书的雅怀。兰亭门口的小店,店主卖着自家书写的《兰亭集序》折扇,那娟娟小字,看了让人舒服,三十多岁的店主还可当场做藏头诗,按客人的要求,将客人的名字嵌于诗中,然后挥笔书于扇上,以供游人留念或作为赠品,实属难得。
    曲水事依稀,悄然人已替。坐在曲水岸边,嗅着1600多年的兰馨墨韵,在古老而清新的风中,但觉清游得胜惬平生。


金陵中专支部 孟虹

上一篇 感动与欣慰
下一篇 两种小学生守则比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