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方宣纸上挥毫泼墨让心中的激情尽情地喷泻,或是一笔一画重按轻提细细品味中国字的真谛,这种感觉真是非常微妙,我早就渴望这种感觉。书法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文化艺术宝库中的一支奇葩。她具有黑色灿烂、无声韵律的魅力,一幅好的作品挂在室内,能使蓬荜生辉,让人百看不厌。 虽然中国字人人会写,但不经过学习、不按照一定的章法写出的字不是书法。2005年秋季,我走进了扬子石化公司老年大学的书法课堂。 什么是好的书法作品?通过学习,我明白了:无论是篆书、隶书、真书、行书还是草书,对于一幅作品而言,最重要的是用墨、笔法、字法和章法四个方面。用墨不能死,墨要鲜亮,墨色要有变化,飞白恰到好处;行笔要灵活,运用中锋、侧锋、逆锋,或提或按,使线条流畅、虚实兼备;字的结构要规范,造型优美;通篇布局要整体协调,正文、题跋、钤印主次分明。 对于初学者来说,我的体会是前两条用墨和用笔着重在老师的讲解和示范,观察老师写字时用手腕带动笔杆或前、或后、或上、或下提按变化,挥洒自如、极富弹性的动作写出的字真如同笔下生花。后两条字法和章法则是要大量地临摹、观摩:临摹字帖,研读名家作品。如同学画一样,在学习的同时还要学会欣赏,即使自己写不好,却要手低眼高,知道什么是好,这样才有努力的方向。 要想学好书法,惟一的办法就是勤学苦练,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走。我刚入学的那年冬天,学习劲头特足,除了作业,再临字帖。一个晚上站着在6尺宣纸上悬腕临摹《兰亭序》的全文。一连数日临了好几遍,每次都是写得全身发热冒汗。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 ”一个道理,字必须常常地练,才会有长进。 学习书法的同时也是在学习做人。著名书法家武中奇先生当年在写南京中山陵的《藏经楼》匾额三个字时,用了4刀宣纸(400张),花了两个星期,写废的纸摞起来有一米多高。在书画界自古就有“若要有成,废画三千”的说法,画家李可染先生还把“废画三千”刻成印章时刻勉励自己。体现了大师们刻苦、自律、精益求精的精神。因此,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除了提高书法的水平也在提高着自己的内涵、修养和境界。常说“字如其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 通过老年大学的学习,让我退休以后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现在参加书画活动已经成为我重要的生活内容。这其中,感到最有意义的是义卖和捐赠,支援灾区、资助希望小学。用学来的技艺做有意义的事,每当这时,会感到自我境界的升华、感到人生价值之所在。 扬子石化支部 岳益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