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历史钩沉:人民公仆周恩来
[发布日期: 2011-03-08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周恩来逝世已有35年了,中国人民对他的怀念经久不衰。这是因为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始终感动着中国人民,并已成为广大干部心中的楷模,人民群众衡量干部的标准。

    1946年5月3日,周恩来率中共代表团到南京和国民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尽管国民党接收了很多敌伪房产,但为了限制代表团的活动,只给了梅园新村17、30号2幢房子,先后到达的代表团工作人员共有100多人,住房十分拥挤。周恩来是党的高级干部,但他和邓颖超只住了梅园新村30号主房,两人共用一个套间,里面一小间是卧室,摆放一张大床和一张小床,外加一个床头柜和一个五斗橱,房间里连走路的空间都很有限了。外面一小间靠窗面对面放两张写字桌,还有一个小书架和一张长沙发,是周恩来和邓大姐的办公室兼小会议室。当周恩来和邓大姐坐下办公时,他们的椅子恰好分别靠到东墙和西墙,房间里只有一条窄窄的不足一米的通道。

    周恩来是中共代表团的主要负责人,可他总是处处严格要求自己,生活上从不特殊,坚持和大家一样,过着供给制的生活。由于国民党统治区的物价不断飞涨,规定以实物为伙食标准,每人每天二两肉,二钱油,一斤蔬菜。为保证领导同志的健康,周恩来、董必武等可在小食堂就餐,并加一个炒鸡蛋之类的菜。但周恩来经常在大食堂打饭吃,不让另做。周恩来经常教育身边的工作人员:党的经费来之不易,解放区人民的生活还很苦,我们在这里,生活条件已经很不错了,要保持艰苦奋斗的革命作风和我党我军的光荣传统。
他自己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他的衣服都是穿了很长时间的,在南京没有添置过新的衣服。周恩来和马歇尔谈判、接待外宾时穿的西装,是从重庆带来的,已穿了好几年。那件双排扣西装,是他1940年到苏联治手伤时带回来的,已很旧了,但他穿得很仔细,每当工作时,周恩来都带上护袖,以防磨损。周恩来特别爱整洁,旧衣服穿在身上干干净净,十分得体,外面一点看不出“寒酸”,反显得朴素大方,给国内外的朋友、谈判桌上的对手留下了难忘的共产党人的崇高形象。

    周恩来有一副刮胡子的刀具,是他青年时代留学欧洲时开始使用的,直到1946年南京谈判期间,他还在使用,这时刀具已相当旧了,刀架一边的一只脚已经磨掉,上下刀片都不方便,用起来也不顺手。周恩来是有名的“胡公”,鉴于这个刮胡刀不好用也很不方便,警卫员便要给他换一副新的,可他坚持说:还能用,不要买新的!有一天,周恩来要接待外宾,他先用这把刮胡刀刮了脸,然后小心翼翼地收拾刮胡刀具。这时警卫员进来了,对他说:“周副主席,时间到了,请您去接待外宾吧,我来收拾。”周恩来转过身来指着刀具说:“你动作要慢一些,这边的一只脚已经磨掉了,要细心点才能装好。”当他接见外宾的时候,当他在谈判桌上与美、蒋谈判对手交锋的时候,当他面对记者侃侃而谈的时候,谁能知道这位咤叱中国政治风云的伟人都舍不得为自己买一副刮胡刀具呢?!

    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周恩来办的事很多,谈判牵涉到方面面,为了工作经常外出,先后到过上海、开封、湖北,也回过延安,他随身携带的简单的换洗衣服、洗漱用具就装在一只棕色的小皮箱里。这只小皮箱是1936年周恩来去西安处理“西安事变”时开始使用的。跟着主人迁徙跋涉,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边角已经磨损,一只搭扣也坏了,普通得不能再普通,工作人员几次要为他再买一个好一点的皮箱,但周恩来深知党的经费来之不易,小心爱惜地使用着,直到1959年,梅园纪念馆同志去北京征集文物时还在使用着。

    周恩来在国共南京谈判期间工作的繁忙和他生活的俭朴,给人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其人格魅力光华四射。人民公仆周恩来同巧取豪夺、大发国难财、生活奢侈腐化的国民党达官贵人形成了强烈的对比! 早在1946年10月19日纪念鲁迅逝世10周年纪念会上,周恩来就说过:“要诚诚恳恳、老老实实为人民服务。”“人民的世纪到了,所以应该象条牛一样努力奋斗,团结一致,为人民服务而死。”

    解放后,他身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却时时以普通人身份走进千家万户,走进千万人的心里。1966年,邢台发生强烈地震,周恩来亲自赶到重灾区,不顾频繁的余震,逐村察看灾情,逢人便问:家里损失大不大?锅碗瓢勺有没有?能不能吃上饭?又来到临时医院的简易病房,走遍了每一个帐篷,与伤员一一握手,表示慰问。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吃饭都是自付饭钱,不愿扰民,更不愿当地财政有额外负担。周恩来作为一国总理,常有国内外友人向其赠送礼品,但他从不自己留下。对于外宾赠送的礼品,一律交公,他说:因为我是总理,人家才送给我,可见,人家是送给我们国家的,并不是送给我周恩来的,如果我把国外送来的东西收下来,那是什么行为呢?对于同志朋友们送的礼物,周恩来向来是拒绝接受,从不讲情面,实在推辞不掉,就以双倍甚至数倍的价格奉还。工作人员感到为难,周恩来却说:这样做是为了让他知道不该送礼,在党内、政府机关搞这一套是错误的。

    周恩来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提出死后不保留骨灰,将骨灰撒向江河大地的伟人。早在五十年代,周恩来就与邓颖超相约:死后火化,将骨灰撒到祖国的江河大地上做肥料,他多次说过:从土葬到火葬是一场革命,从火葬到不保留骨灰又是一场革命。骨灰可以做肥料,要为人类尽最后一点物质力量。人民公仆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精神惊天地、泣鬼神,高山仰止,气贯长虹。

    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干部队伍中已涌现出许许多多的好干部,并在长期的奋斗中为祖国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牺牲,建立了伟大业绩,得到人民的充分信任和拥护。这些好干部的精神与人民公仆周恩来倡导的公仆意识是相通的,人民期盼这样的好干部,他们是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中坚力量。把周恩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作为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以进一步提高干部队伍的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文博支部  颜鸣  

上一篇 春天脚步,带来人民幸福
下一篇 历史钩沉:董 老——长者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