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历史钩沉:董 老——长者风度
[发布日期: 2011-03-08 ]  本文已被浏览过

    董必武同志是1946年国共南京谈判时期,中共代表团中年纪最大的一位领导人,到南京时已经60岁了,大家都亲热地称他“董老”。董老当时住在梅园新村35号楼下,一间20多平米的住房中间有个隔断,前半间是董老的办公室兼书房,后半间不足8平米是一家5口的卧室。

    董老是中共中央南京局的地下工委书记和财经委员会书记,掌管着代表团的财务。代表团实行的是供给制,由于国民党统治区物价飞涨,规定以实物为伙食标准,每人每天只有二两肉。二钱油和一斤蔬菜。当时有个规定,为保证领导同志的健康,可以到小食堂就餐,并加一个炒鸡蛋之类的菜。董老虽然执掌代表团的“财政大权”,但处处以身作则,生活上极为简朴,每天就在大食堂打饭吃,端个大粗碗,不认识的人还以为他是个从穷乡僻壤来的老大爷呢。

    在整个国共南京谈判期间,董老一直和大家吃的是一样的饭菜,分量还比任何人都少,他晚上经常要工作到深夜,有时甚至到第二天凌晨。这么长的时间,就是年轻力壮的人,也是够受的,何况董老已是六十多岁的老人。警卫几次提出要买一点奶粉给董老早、晚冲着喝,可是他坚持不让买。警卫人员只好在吃晚饭时,留一小碗饭,再留半碗菜汤,董老工作到深夜时,将留下的饭和菜汤热一热当夜餐吃。有一次,警卫员实在忍不住,便买了一些董老爱吃的苏打饼干放在他的桌子上。董老见后立即把警卫员叫去耐心地说:“我们在这里,党给的待遇很高,生活条件也是不错的了,以后不要再另花钱。要经常想想解放区的人民,想想党中央的同志们,他们多么艰苦呵!每花一分钱都要想到这些。”

    按南京办事处的规定,办公用品、日常医疗费用是可以报销的。董老年迈体弱,经常感冒咳嗽,每天还要坚持工作十多个小时。警卫员催他去医院,他却毫不介意地说:“这点小毛病算么事,去医院看病,是小病花大钱,我们在这里看一次病的费用可以供解放区一个人生活一年,不合算,我们自己弄一点中药吃就好了。”董老通点医术,常常自己开个药方,由警卫员到中药店去买点药回来吃,从来没有去过医院。

    董老为人极具长者风度,处处从大局出发,谦恭礼让。在南京时,中共代表团开始只有一辆别尔克牌小汽车,办事处的公务繁忙,用车很紧张。每当这时,董老都主动让车,到近点的地方就走着去。他说:“走走路也好嘛,可以活动活动身体。”有时外出路远必须用车,送到目的地后,他便叫司机将车开回办事处,等办完事要回办事处时,董老也不让代表团的车来接,就叫警卫员租一辆黄包车。还交代警卫员说:“周恩来他们忙,要保证他们用车。”

    董老还特别细心,时时为别人考虑,很会照顾人。有时外出和国民党谈判,上午谈不完,下午还要继续谈,中午不得不在街上的小饭馆吃一顿午饭。为了照顾警卫员和司机这两个北方人,董老每次都提议到陕西、山西风味的北方饭馆。警卫员对董老说:“这地方不好,既不卫生又很杂乱。”他却说“这地方好,又快又便宜,又不引人注意,安全与实惠不是兼而有之吗?”他不要什么炒菜,只要两个烧饼或一碗鸡蛋炒饭,一碗菜汤,有时就吃一碗热汤面。饭后,董老还要问一下:“吃得怎样?” 警卫员和司机说:“好,首长吃得怎样?”他笑着说:“时间短,花钱少,吃得可口。”实际上,董老吃得并不一定可口,只是花钱少又照顾了北方人的口味而已。

    董老为人谦和,虽是领导,但待人和蔼可亲,对代表团的工作人员亲如一家,是受大家尊敬的一位长者。他平时工作忙,没有充裕的时间看很多报纸,但是又需要了解各方面的情况和舆论的动向。新闻组的杨兆麟当时还是个小青年,负责每天看京、沪的各家报纸,选出重要的消息和言论,然后在每天上午11点左右,到董老的办公室去读报。董老一边听一边点头,有时候感到什么地方重要,就让杨兆麟重复几句。每次读完报,他总是说“麻烦你了!”,或者说“谢谢你呀!”,没有一点架子。

    董老平时没什么嗜好,唯有爱读书是出了名的,他平时买什么东西都要精打细算,只有买书舍得花钱。在南京,董老经常兴致勃勃地跑夫子庙旧书摊,在上海,过不多时就要去一次商务印书馆。董老到旧书摊或书馆,总是认真地翻看各种书刊,一看就是好长时间,然后找出需要购买的,有些书已是陈旧不堪,看不到封面了,警卫员问道:“要这种破旧本本干什么?”董老笑着说:“别看它是旧书,里面可有宝呢!国家动乱之际这破旧的书都不容易买到呵!”董老对历史很感兴趣,有时一次就买几十卷线装书。有一天淘旧书店,他发现了一套《资治通鉴》,高兴得不得了,但是老板开口就要五百万法币,还不让还价,可是董老还是买了。在回梅园新村办事处住地的路上,董老高兴地说:“这书难得呀,这次给我们碰见了,再还价,他要是不卖给我们怎么办?” 警卫员说:“买新的呀!”董老摇摇头说:“现在是什么年头?还有谁家新出版这些书呢?即使有,恐怕也不会比这便宜吧!”

    1946年11月周恩来返回延安后,根据党中央指示,办事处工作的重担就主要落在董老一人肩上。这时,因全国人民强烈抗议国民党破坏和谈,声讨当局压制民主,加之国民党军队前线军事失利,国民党宪兵特务的活动就更加疯狂猖獗了,暗害与屠杀革命者的卑鄙勾当时有发生,代表团的同志每行动一步,都受到他们的特别“保护”和“跟随”,有时得费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把他们甩掉。

    面对敌人的张牙舞爪,董老临危不惧,从容镇定,巧与周旋。为了向民主党派和各界人士宣传中共中央反对内战,坚持和平民主的立场,董老经常冒着风险,外出做统战工作。有一次,董老有事到张治中先生那里去,代表团的车刚出门,国民党宪兵队的摩托车、三轮机动车、小汽车就蜂拥着跟了上来。为了摆脱敌人,董老亲自指挥司机时而加大油门高速前进,时而突然刹车。当代表团的车行至大街的十字路口时,董老要司机减速慢行,特务的车在后面也减速尾随,当快接近停车线时,红灯将亮而未亮的一霎那间,董老手一挥,小车飞快地冲过了十字路口。说也险,代表团的车刚过,红灯亮了,特务的车只好急刹停下来,从车旁反视镜里,还能清楚地看到特务们急得吹胡子瞪眼的狼狈相。

    到了张治中先生家后,董老的警卫坐在警卫室里,特务走上来拉着粗嗓子问:“董必武在里面吗?” 董老的警卫机智地说不知道,并反问:“你们是干什么的?”对方以为这是张治中先生家的门卫,拿出一张名片来,上面写着某某行动小组。一会儿,张治中先生送董老出来,董老的警卫拉开车门和董老一起驱车走了,看得特务目瞪口呆。在车上,董老的警卫向董老汇报了刚才的事,董老说:“他们只是执行任务的,要杀我们,哪儿不能杀。这些人里面也有受苦人,被国民党逼得走上那条路的。我们要把下面的人和他们的头子区别开来。” 董老的统战意识让身边工作人员很受教育。

    1947年1月8日,马歇尔奉总统令回美国报告中国局势,并发表对中国时局的声明。1月12日,董老对马歇尔离华声明发表谈话,指出:马歇尔既赞成政协,又认为违反政协的非法“国大”制定的“宪法”为中国之出路,实乃自相矛盾。                                                                                                                                                                                                                                                                       
    由于国民党当局彻底破坏谈判,白色恐怖加剧,中共中央指示京、沪、渝三地的中共办事处:坚持不自动撤退,坚持非赶不走的原则。1947年2 月27日、28日,国民政府重庆、南京、上海的警备机关分别通知驻三地的中共办事处,限于3月5日前撤返延安。3月2日,董老致上海警备司令宣铁吾抗议书,并要求解决撤退的交通工具、财产处理、与外界事务的了结等诸多后续问题。3月5日上午,董老举行记者招待会,对到会的20多位记者表示:盼能与诸位重晤于南京。

    3月7日上午,中共代表团及《新华日报》留京、沪全体人员共74人,分乘几辆卡车前往机场。在代表团的车辆前后,有国民党全副武装的宪兵,一路“护送”。机场上,宪兵枪上膛,刀出鞘,把飞机团团围住,真是如临大敌。董老临行发表书面谈话说:“十年来从未断绝之国共联系,从此断矣……中共党员,仍将一本初衷。竭力为和平民主奋斗到底。”最后,董老还科学地预言:再见之期,当不在远。


文博支部  颜鸣

上一篇 历史钩沉:人民公仆周恩来
下一篇 辛卯年春天再撰联歌颂辛亥革命及其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