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敢说真话的黄万里
[发布日期: 2010-10-09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在我上大学的时候,黄万里是我最佩服的学者之一,原因是此人敢说真话。

    黄万里1911年出生于上海,1932年毕业于河北唐山交通大学,后赴美国留学,改修水利工程,获康乃尔大学硕士学位、伊力诺伊大学博士学位,并在田纳西流域管理局工作。1937年黄万里回国,在国民政府经济委员会任职。半年后任四川水利局工程师和测量队长,他步行了3000公里,查勘了岷江、乌江、嘉陵江,直到抗战胜利。1947年,任甘肃省水利局局长。1949年,黄万里任东北水利总局顾问。1951年回母校唐山交大任教,两年后,任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

    黄万里的父亲黄炎培,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人大副委员长,黄万里也算是个“高干子弟”了。黄万里在1947年已经是“局级干部”,1949年是“厅级干部”,到2001年去世时,却只是个相当于“处级”的教授。也许是因为50年来他一直讲真话、不讲假话,所以“官”才越当越小!

    在中国,要做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仅要有厚实的学问功底,还要敢讲真话,不怕政治和学术上的打压,坚持反对错误的决策,甚至要冒着生命的危险。黄万里就是这样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

    作为水利专家,黄万里主张从江河及其流域地貌生成的历史和特性出发,全面、整体地把握江河的运动态势;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把因势利导作为治河策略的指导思想。1957年6月,水利部召集70多名学者和工程师在北京饭店开会,对苏联专家的三门峡建设方案提意见,谈看法。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专家学者,除了一位名叫温善章的专家提出将苏联人设计的高坝改为低坝外,只有黄万里一人从根本上否定了苏联专家的规划设计。黄万里认为,苏联专家的设计根本没有考虑黄河流域的水文地质特点,尤其是忽视黄河的高含沙量,如果按他们的设计,三门峡水库建成后10年时间就会被泥沙淤满。研讨会开了10天,黄万里参加了7天,也辩论、争吵了7天。到最后,研讨会成了对黄万里的批判会。犟脾气的黄万里始终不肯认输,认为没有经过实验的数据只是人们的想当然,不符合自然规律。1957年黄万里在清华校刊《新清华》发表文章说, “圣人出,黄河清”只是一句政治口号,黄河不可能清,“黄河清”,不是功,而是罪。这可是与当时的政治倾向背道而驰的,为此清华大学多次开会批判他。校党委向他宣布划为右派分子的处分决定时,他说:“伽利略被投进监狱,地球还是绕着太阳转!” 1961年,黄万里离开了讲坛,在密云参加劳动改造,1966年被贬到三门峡挖厕所。

  1980年2月26日,在度过了22年半的右派生涯后,黄万里终于获得了右派改正的决定,成为清华大学最后一个被平反的右派。这个决定只有短短几行:“黄万里同志原划右派问题属于错划。经中共北京市委批准予以改正。恢复政治名誉,恢复高教二级教授的工资待遇。”

  经历了20多年的冤屈磨难,黄万里仍然没学会看政治风向表达学术观点,仍然坚持讲真话、实话。20世纪70年代,当中国要在三峡建大坝的消息传出后,黄万里就先后给众多领导人上书,不遗余力地反对在长江三峡上建大坝。

    我在南师地理系学过一学期的水文学,以我的观点看,黄万里的理由是经得起推敲的。(这也是我为什么坚持反对在长江三峡上建大坝的主要理由。)

  黄万里认为,从自然地理观点看,在长江干流上建坝拦水,弊大于利。首先,干流上建坝改变了河流的自然规律,长江上游被冲刷的泥沙无法再到达长江入海口,长江三角洲的造陆运动将大大减缓甚至停止。其次,同黄河三门峡建坝首先淤塞渭河一样,由于三峡大坝以上水流速度的变化,长江上游泥沙将首先淤塞重庆以上河槽,阻断航道,严重影响水运。

    有人曾提出,长江三峡工程已经进行10年的模型实验,按1:100的比例在南京建造了三峡模型进行实测,证明大坝建成一段时间后,泥沙沉积会达到新的平衡,三峡库区的泥沙沉积量减少,有效库容可保持80年。对此,黄万里提出,模型并不完全等同于实际,目前我国测量底水输沙率尚缺乏可靠的手段,河工模型动力试验在长时期内、长河段中尚欠合理的理论基础,只可定性,不能定量,不足以推算长江长期泥沙沉积量。

    黄万里还提出,如果建坝是为了发电和优化我国的能源结构,可以在云、贵、川、湘、鄂、赣各省支流非航道上建大中型电站,它们的单价低、工期短,经济效益比三峡大坝发电要大四倍以上。就流域经济规划而言,也应先在四川盆地边缘山区河流建坝修电站,如在乌江上修电站等为宜。

  198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对三峡工程进行论证,黄万里教授没有被邀请参加工程论证。黄万里数次给中央领导人和政治局以及国务院总理、副总理、国家监察部写信,痛述三峡工程的危害。要求中央决策层给他半个小时的时间,陈述为什么三峡工程永不可建的原因,但一直没有答复。

  如今三峡工程竣工,库区清污成本和长江航运成本剧增,已是不争之事实,这也证实了黄万里的预测。

南师附中  孙宁生

 

 

上一篇 从海瑞和包拯的成长经历说起
下一篇 续写探月新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