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人在网上发帖,称只要给一块钱,他愿意被骂十分钟。
这个要价不算贵,这年头一块钱能干嘛? 但这里有些技术问题没交代清楚。首先是怎么骂的问题:是文质彬彬地骂还是祖宗八代地骂?有五千年文明史的泱泱大国,骂很有档次之分,古装戏里皇上“龙颜大怒”,骂出来的都是成语;《红楼梦》中老祖宗、太太、少奶奶们大多骂声“小蹄子”;贩夫走卒骂起来总离不开生殖器。文质彬彬地骂需要文化修养,祖宗八代地骂得不顾身份,而“小蹄子”之类的骂不仅没时代感,而且不痛不痒,值不到一块钱; 其次是在哪儿骂的问题:按他的开价,他恐怕不能提供场所。骂人者无非两个选择:带回家骂或站街边骂。带回家诸多不便,站街边骂又需要魄力。你先掏了钱,可左顾右盼就是开不了口,白瞎了一块钱; 第三点更重要,是人的心理问题:爱恨有因,掏一块钱就对素不相识者大骂一通,正常人不具备这样的“素质”。我骂人我是神经病,咱丢不起那个人! 综上所述,“出一块钱让你骂十分钟”是个损招,是对你文化程度、经济实力、心理健康的全面考核。你我都是凡人,谁经得起这架势----一块钱让你死透透? 他这招其实学的是武训,不过没学像。 清末山东人武训,凭吆喝“打一拳两个钱,踢一脚三个钱”办了三所义学,享誉中外。但认真计较起来,武训如果真靠被打、被踢攒钱,他早就一命呜呼了,哪能办起三所学校? 查阅资料,我们看到的多是武训劝先生尽力教书、劝学生努力进学的事迹,以及终身不娶的明智。他到处吟唱:“吃杂物,能当饭,省钱修个义学院”、“拾线头,缠线蛋,一心修个义学院;缠线蛋,接线头,修个义学不犯愁”、“我积钱,我买田,修个义学为贫寒”、“不娶妻,不生子,修个义学才无私”、“读书不用功,回家无脸见父兄”……他的成功靠的是这样的规劝和多年的坚持,绝非一拳一脚的积累。 人心都是肉长的,即使在封建社会恐怕也没多少人真的付了钱就打、就踢,但开始时武训不挨打、不挨踢又怎能攒钱?武训打扮成另类的模样----在前额留根小辫子,边挨打边作揖称谢----感谢著名表演艺术家赵丹,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观看电影《武训传》,至今历历在目。 那是实实在在的勇气,所以武训做成了不可能做成的事,“群众办学先驱、贫民教育家、慈善家”的称谓实至名归;相比之下,“出一块钱让你骂十分钟”者就提不上筷子了,你想钱没错,干嘛不来点真格的?骂十分钟算什么?现代人从小就被爸妈、老师、领导骂惯了,那招人人都会----你骂你的,我想自己的心事,累死你! 现代的武训没了武训的精神,所以不敢来真的。 这是退化,从心灵到肉体的全面退化。 这样的躯体拳打脚踢也值不到一块钱,何况他只让你骂。 这样的人我们想骂都张不开嘴,这才是最真实的感受。 社文支部 周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