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哀哉 中国教育
[发布日期: 2010-07-20 ]  本文已被浏览过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改革开放短短三十年来,我们中国迅速地走过了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所需半个或一个,甚至是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发展历程。社会各业在先进思维理念的引导下,发生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而对民族发展与进步之根本的教育大业,却仍然挣扎在几欲沉沦的泥淖中……

    高考的指挥棒一指指向胎教。“对孩子们的学习要求,犹如一级高过一级的台阶,这些台阶很快就在孩子们的黄金年华中垒高至耸入云端,成为了他们视野中唯一的风景,以至于很多脱离了主流教育环境的孩子会对人生的目标迷茫,因为我们的教育只是给了他们考试这一唯一的目标,这对他们的人生来说是多么的可悲啊!而那些教育理念落后、或教育环境综合原因以粗暴形式取胜的老师也是比比皆是……”

    未成年的孩子们从身体到心灵的状况令人堪忧,应该拥有成熟的思想的高年级学生或已上大学了的大学生,却因为一直处于被压制被管理的教育状态,缺失了自我管理的能力而不能成年……

    教育的根本目的归结为安身进阶的手段,教育的终结在高考的数据上。

    且教育成了产业化、服务行业,教育忽视了对教育目的的本质思考。

    1933年,芝加哥全球宗教文化会议,大家讨论全球伦理问题,一致通过了中国孔子讲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理论,作为当时全球伦理的底线和黄金规则。

    1998年,75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共同作了一个宣言:“人类要想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就必须回首2500年前去寻找孔子的思想和智慧。”

    近年来 “孔子学院”和“孔子学堂”在世界各地迅猛发展。

    还有汉语热现象并非偶然。

    为什么世界上如此众多人,特别是科学界伟人都仰慕中国,难道不应该引起国人的反思吗?

    在古老的中国,佛陀这样教导众生:开拓智慧的第一步是“明理”,第二步是“修行”。明理与中华文明历史的长河中的教育总纲领《大学》中的“格物致知”完全一致,都强调先要掌握事物的原理。

    道德经则以天人合一思想,从哲学的高度,下到人类,去阐述教育的本质------“无为而无不为”。

    《中庸》开宗明义第一句,就阐述了与道家完全一致的哲学思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中国儒、释、道文化,在几千年前,就形成了完整的与天地万物同参的伟大教育思想和理论体系。

    中国历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近代教育史上的“一代巨人”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我曾读过美国作家马丁•J 甘农写的一本书(Martin J.Gannon),他在书的前言引用了日本东京成田机场一面日文旗帜上的话:“我们可以变得更国际,但是我们仍然遵守我们自己的社会规则。”

    作为世界经济排名第二的富国,日本教育成效是众人皆知的,更是配得上我们去“仰慕”的。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民族的才是永恒的 。”

    “两代人不读传统文化就可使这个民族的文化消逝。”建立一个文明不容易,毁灭一个文明却很容易。

    龚自珍曾言:“亡国先亡其史;”

    西方也有人说,“叫这个民族毁灭很容易,两代不读这个民族传统的书就可。”

    曾在六合参观过一个小学,小学坐落在一个文物保护单位里,在一个拥有近400年历史的古塔边,我看到校园里的一面墙上,书写着“八荣八耻”的全部内容,一边是古人的智慧在闪烁,一边是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孩子,每每想到那情景,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滋味……

    我国目前的教育理念,基本上拷贝西方的教育模式,“学习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外加由科举制度演变的应试教育的中国化变异。这种教育与我们国家的传统教育完全不一样。虽然未来的社会工作确实需要大量的文化知识的整合,知识的储备应该超出实际运用的需要,而且文化知识的学习对人的思维能力的锻炼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超出的过多就显得大而无用了,"读书无用论"的声音在知识的重要性越来越明显的当今中国依然有一定市场,这不得不说是我国教育的悲哀。

    西方教育的中心,并不是解决人的问题,而是解决人与自然的问题。因此,西方的教育思想,解决不了我们目前急待解决的社会问题、教育问题、人本问题。而我们国家的古老传统教育,目的是解决人本身,其中拥有无限的伟大和智慧!也许我们应该说,中华民族的教育已经到了认祖归宗的时代。

 “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 特别是教育界的领军者们更要严于律己,因为在我们国家渊源的、博大精深的历史中,只有那些有才有识之士才能得其三昧。

    我们期盼教育目的真正地回归到有利于被教育者心灵成长的轨道上来的日子早日到来!


民盟南航附中支部  潘晓莹

 

上一篇 我收藏的化石
下一篇 我大踏步走向我的“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