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重温《麦田里的守望者》
[发布日期: 2010-02-0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我的书柜里有几部堪称经典的小说,其中一部就是美国作家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10多年前,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随便翻了一下,就丢不掉了。付完书款,我捧着书,边走边读。坐在街心花园的石凳上一口气读完后,还觉得不过瘾,又从头读一遍,直至暮色四合,仍不忍释卷。此后,我就把这本书放在书柜最显眼的位置,以便随时取阅。

        2010年1月27日,塞林格悄悄地走了,作为全世界千百万“塞迷”之一,我此刻没有悲伤,只有崇敬,祭奠大师的最好方式就是重温那部被全世界几代人奉为“现代经典”的不朽名著。

        1951年,《麦田里的守望者》甫一问世,立即引起文坛的轰动。塞林格写这部作品时,已年近30岁,早已过了青春期,但他独辟蹊径,通篇以青少年的口吻,夹杂着大量的口语和俚语,以第一人称娓娓道来,故事妙趣横生,语言夸张诙谐,让人忍俊不禁。

        主人公霍尔顿是个叛逆的中学生,他特意把帽子的鸭舌反转到脑后,显示其不羁的个性。他不愿接受传统教育,读书不用功,先后被四所学校拒之门外,老师和父母都对他束手无策。他抽烟、酗酒、泡妞、撒谎、满口粗活,四处游荡,应该是个标准的“问题少年”。究其原因,他认为老师和家长强迫他读书只是为了“出人头地,以便将来可以买辆混账凯迪拉克”。身处名校的同学们是些什么人呢?有古怪恶心,为人下流的阿克莱;有外表光鲜,其实邋遢的斯特拉德莱塔;还有喜欢在澡堂用湿毛巾抽人屁股的摩罗,虽然不少学生家里都极有钱,但学校里照样全是贼,大家一天到晚谈女人、酒和性,还搞下流的小集团。不过这些同学都是孩子,毕竟是可以原谅的,让霍尔顿无法忍受的是包括校长在内的老师们都是些伪君子,他喜欢校长女儿的原因是“她从来不瞎吹她父亲有多伟大。也许她知道他是个假模假式的饭桶。”离开学校的那个夜晚,霍尔顿使出全身的力气,大声喊道:“好好睡吧,你们这些窝囊废!”这个恶作剧式的告别宣泄了他对学校的强烈不满。

        霍尔顿很快发现外面的世界更令他失望。他在宾馆里,看到的是一群心理变态人。他觉得寂寞,无聊,于是纵情声色,寻欢作乐,结果不仅没能解脱,反而更加苦闷,迷茫,他甚至有了遁世的念头:去西部,装成又聋又哑的人……

        霍尔顿并非坏得无可救药,他本性善良,疾恶如仇,被妓女和恶棍抢走5元钱,他痛哭流涕;遇到两个募捐的修女,他主动捐出10元钱;他博览群书,对文学艺术有独到的见解;他关心小孩子,对妹妹菲芘疼爱有加,看到学校墙上的下流字,赶紧擦去,生怕影响她和别的小孩子健康成长。他的敏感、好奇、易怒、冲动和放纵等离经叛道的言行其实是对虚伪的成人社会的反抗。

        霍尔顿少年老成,过早地洞悉了成人社会的丑恶“潜规则”,发现身边全是假模假式,尔虞我诈的人群,他无力改变现状,又不愿随波逐流。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以信赖,就连他最敬佩的老师安多里尼也给他灌输圆滑世故的做人准则。他说:“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只有和菲芘这样天真无邪的小孩子在一起,霍尔顿才觉得轻松,快乐,他最想干的事是:“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账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们捉住……”

        小孩子是“麦田里的守望者”的唯一希望,也是这个世界的唯一希望。


栖霞综合支部  谢峰

上一篇 火车,火车
下一篇 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