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烛光点亮希望 人文温暖心灵
[发布日期: 2009-11-06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座谈会有感

    近日,盟中央李重庵副主席到南京调研“农村教育烛光行动”,我有幸参加了由盟市委组织的座谈会。会上,多次送教下乡的老师动情回忆当时的情景和感受。那份能为农村教育尽上绵薄之力的幸福溢于言表,那份对农村教育现状的忧思尽在眉间。谈及今后的工作思路与计划时,发言者思虑高远,分析剀切,运筹周详。其心之诚,其情之切,其识之卓,令人钦佩!我也深感三尺讲台承载责任之重大,更认识到“烛光行动”意义之深远。
座谈中,大家一致认识到,只有真正了解现在农村教师最缺什么,才能让“烛光行动”更好地,可持续地开展下去。

    那么,现在农村教师最缺什么呢?

    是新课改精神、新课程理念,还是现代教育心理学、先进的多媒体技术?我觉得都不是。现在农村学校不缺大楼,缺的是大师;教师不缺理念,缺的是信念。扎根农村,坚守讲台,守望理想的一股精神力量!

    我所在的学校与甘肃山丹一中、河北隆尧中学是“一帮一”结对学校。与他们交流,最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的敬业与质朴,最让他们心痛的是优秀教师的流失。乡里流向县里,从县里流向市、省城,流向东部发达城市。正如江苏前几年也有过的苏北老师向苏南的调动大潮。记得当年,老家一所著名的中学甚至出现开学了老师不见了的尴尬。但愿目前的绩效工资改革能有效缓解这一问题。让这种人才流动失去利益的根本驱动力,让农村的老师都愿意面朝黄土,也能看到“春暖花开”。

    假如我们顺着这个思路再追问下去,现在农村的学生最缺什么?恐怕我们的心会更加沉重。如今你只要在网上输入“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字样,相关的网页达数万之多。他们缺少一份来自完整稳定家庭的亲情;缺乏一种严爱有度、是非分明的熏陶和教养;缺乏一个他们这个年龄应该拥有的快乐和单纯……他们缺少的正是这个社会亏欠他们的!

    英国作家毛姆说,“养成阅读习惯,也就是给自己营造了一个几乎可以逃避生活中一切愁苦的庇护所。”现实的教育制度,现实的教育生态,现实的教育行为已经给了他们太多的愁苦,太多的无奈,太多的不公平。而“庇护所”也就在冷冰冰的分数和排名中成为永远遥不可及的空中楼阁。许多问题少年已经用血的教训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经典阅读,没有人文浸濡的精神世界是多么的荒芜与可怕!几年前,中国出版社协会做了一项调查:我国有45%的家庭无一本藏书,无一个书柜。农村的情况更是可想而知了。而近邻韩国有96.8%的家庭平均有500本以上的藏书。没有书香家庭,哪有书香校园,书香社会?

    读书对于人的精神成长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世界上那些生命力旺盛的民族一定是爱读书的民族,如犹太人。近代史上三个最伟大的人物均来自犹太民族:马克思以唯物辩证法改变了人类对社会的看法,爱因斯坦以相对论确立了崭新的宇宙观,弗洛伊德以精神分析法让人更准确地了解自身。全世界富有者中,40%是犹太人。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最多的也是犹太族人。他们读书态度近乎宗教。孩子刚生下来,就用蜂蜜涂在书上,让孩子舔,意思是读书才能甜蜜。他们每人年均读书60本,中国人均只有5本。我们的学生除了看教材和教辅书之外,还想看什么呢?还能看什么呢?!

    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试想一个没有坚定信念的灵魂如何去唤醒一个没有方向和未来的灵魂?

    想到这里,我真希望这微弱的烛光能早日成为熊熊的火光,去照亮他们争取平等尊严的奋斗之途,去温暖那一颗颗柔弱无助的心灵。


金陵中学支部     顾健


上一篇 行走无疆
下一篇 母亲湖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