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光荣的足迹 有益的启示
[发布日期: 2009-11-06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南京是全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古都,今年适逢纪念渡江战役和建国60周年,全市兴办各类展览,大力宣传建国前后的革命和建设历史,进一步感知了南京作为胜利之城和革命之城的光荣。由此我联想到了建国前的民盟总部曾设在南京的蓝家庄,民盟早期领导人都在南京留下光荣的足迹,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南京也是民主合作之城。

    我们南京有两处与民盟有关的遗址景观,一处是城中的梅园中共代表团旧址,一处是城北的晓庄知行园,分别是有名的全国和省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南京城中的梅园新村17号和30号35号,现建有纪念馆,2200余平米的单体建筑呈三合院向南敞开,把三个房间连作一片,环境闹中取静,西翼为一层入口管理区,一入门便可见以周恩来当年步出30号为原型的铜像,南墙刻有杨尚昆同志题写的馆名。1946年5月3日,周恩来携夫人抵京(南京),30号是他们居住和工作的地方。庭院至今仍保持着当年的风貌,原先的翠柏、石榴、铁枝海棠、葡萄和蔷薇等,依旧郁郁葱葱,生机盎然,进入灰墙红瓦的楼房,左边是会客室,曾经高朋满座,周恩来常在这里会见梁漱溟等民盟人士。二楼至今还有包括有民盟人士参加的爱国民主运动照片、资料、文物300余件。

    张澜主席有一段话,可以很好地总结民盟与中共合作的这段历史,他曾说“倘使我们没有得到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领导,我们也决不能保证我们不走上错路,保证我们能够做好我们的工作,完成我们的任务。”

    周恩来入住梅园园新村期间,民盟是第三方面代表,经历了严峻的考验。1946年5月5日民盟等22个组织组成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表宣言,吁请“立即停止内战,实行政协决议”,23日陶行知等主持集会和游行,推举代表赴南京请愿。6月23日,国民党特务在南京下关车站殴打上海和平请愿代表团代表马叙伦、阎宝航等,制造震惊中外的 “下关惨案”。7月11日,民盟中常委李公朴在昆明街上被暗杀,7月15日民盟中常委闻一多又被杀。17日周恩来在京举行记者招待会,对当前时局发表严正声明,谴责声讨国民党的罪恶行径,表达了对民盟的支持。周恩来离京后,10月8日民盟代表、秘书长梁漱溟受社会贤达代表之托,敦请民盟政协代表和周恩来返京,商恢复和谈问题。与周恩来一经接触,知道了本来并不知晓的内情,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进攻解放区张家口,并单方面决定召开“国大”。梁漱溟非常气愤地说:“一觉醒来,民主已死了。”

    历经这些风雨挫折之后,民盟在政治上开始走向熟,越来越坚定地与中共站一起。
    1946年11月国民党突然宣布“国大”延期三天开,意在中共不出席时,拉几个“社会贤达”装点门面。12日周恩来出席了第三方面人士会议,经周恩来说服,民盟决定拒绝参加“国大”, 14日民盟主席张澜发表声明,24日民盟中常委宣布将参加“国大”的民社党开除出盟,保留拒绝参加“国大”退出民社党的张东荪等人的盟籍,使国民党孤立中共的阴谋破产。1946年11月15日一党包办的“国大”开幕,16日下午周恩来在南京召开记者招待会,发表声明,中共愿一切真正为民主努力的党派为真和平、真民主奋斗到底。 第二天中午,周董邓在梅园宴请民盟领导人,并摄影留念。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等回延安,代表团驻地随之改为中共驻京办事处,1947年3月7日董必武率队回延安,17、30、35号房屋、家具、交通工具、图书等归民盟保管。

    越过城北的南京火车站,有8路车,过四五车站便到了晓庄车站,这个当年南京的郊区农村如今已通了地铁,还建了大立交桥,车流不息。公路的西一侧是民盟早期领导人陶行知先生当年创办的南京晓庄师范学校,1994年南京在原晓庄师范旧址修建“行知园”,江泽民主席题写了园名。

    1927年3月15日陶先生在劳山脚下的一片荒郊野地里,征得田园200亩及荒山数座,创办了南京乡村师范学校(即晓庄师范)。开学当日,校旗在春风中漫漫飘扬,乡村教育标语牌举目可见。虽然第一届学生只有13人,但其深远的意义已载入史册。陶先生素怀教育立国之志,深感占人口80%的农民没有享受教育的权力,留学回后自作小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秉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他下定决心,抛弃高官厚禄,脱掉西装革履,沉下心一心搞乡村教育实验。陶先生常头戴草笠、脚穿草鞋,与师生劳动。陶先生还倡导教育新理念,在新生入学时,除笔试演讲口试外,垦荒、施肥、筑路“劳动考试”。招女生时,还特加一题“愿不愿倒马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在劳力上劳心”一系列口号,构筑“生活教育”理论体系,培养“健康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改造社会的精神”的“活的乡村教师”。学校没的围墙,不设教师,只有专业和生活指导员,指定部分书目,其余自选,每天上午读书。学生宿舍、礼堂、厕所、伙房均由学生自建。在晓师基础上,他又创办了乡村实验小学。毕业生供不应求,国内外同行及国际和平自由同盟代表队高度评价。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周总理曾赠毛衣给陶先生,说“他是一个无保留地追随党的党外布尔什维克。”

    在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全面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前夕,包括梁先生在内的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在共产党精心周密的安排和护送下,克服重重困难来到解放区,与中国共产党一起筹备召开新政协。这是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历史性盛会,标志着中国的历史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新中国成立以来,民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共中央适时地提出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字方针,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条件下中国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改革开放后,中共中央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1989年中共中央制定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1993年,在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提出的宪法修正建议案,在宪法序言中增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将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内容,使坚持和完善这一制度成为国家的意志。

    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珍视今天,几十年风雨兼程,几十年同舟共济,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亲密合作,并肩战斗,凝结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和民主党派人士的艰辛与奋斗、智慧与心血,经历了苦难与艰辛,我们收获了希望与硕果,一切的实践证明:民盟是与中国共产党长期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的亲密友党。在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奋斗、经历各种重大历史实践的过程中形成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品德,如自觉学习和运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自己的工作和行动;自觉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始终与共产党风雨同舟,患难与共;热爱祖国,甘于为国家牺牲一切;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认真履行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等等。有了这些优良的传统和品德,我们社会就有了和谐和安定,我们的国家就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通过学习也使我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民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经过岁月的铸就,时光的磨砺,今天,天地更广、道路更宽、作为更大;未来,还将焕发出更大的生机与活力。


建邺综合  黄艳

上一篇 母亲湖畔
下一篇 一名基层盟员的北京成就展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