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缤纷天地 -> 散文
字号:
从党派机关办公环境变迁看改革
[发布日期: 2008-11-04 ]  本文已被浏览过


    打开《南京民盟六十年》这本纪念刊物,找到了一张老照片——南京各民主党派在洪武北路时期的办公大楼照。这张照片由我们民盟市委办公室主任刘力军拍摄。2003年,各党派搬迁到新办公地点——成贤街43号,所以他就拿着机关的胶卷照相机,记录下那珍贵的办公大楼照。后来,洪武北路因为开发利用,当初的那幢办公大楼已经不复存在,现在要找当日的影像,实在是困难。

    适逢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我就借这张照片,从党派机关变迁这个小侧面,说说改革给我们带来的变化。

    若是站在照片中大楼的楼顶,就会发现自己置身于高楼的海洋之中,看着金鹰百货、东方商城、商贸大楼、天丰大酒店、华泰证券大楼、金陵饭店、新华大厦……顿觉脚下大楼的低矮和寒酸。可是,谁又能想到,很早以前,也就是八十年代,脚下的大楼就是“南京第二高”——仅次于金陵饭店,可谓尽享“荣华富贵”。如果这不是刘主任亲口告诉我,我根本不会想到自己工作的这个大楼,这个在2003年放在新街口有碍观瞻的浅绿色大楼,竟是昔日“南京第二高”。如今想来,它的身世从“显赫”到“籍籍无名”,本身就说明南京发展之快、变化之大。而把“南京第二高”,作为南京各民主党派办公大楼,也证明了南京市委市政府对各民主党派的高度重视。

    这座位于洪武北路10号的民主党派办公大楼,外身呈浅绿色,给人一种清雅宁静的感觉。整个大楼高七层,起先还有市政协、市委统战部同楼办公,后来这两个单位相继搬出。此后大楼由于洪武北路的拓宽,靠西面三分之一的部分被拆掉。老南京人都知道,洪武北路这里原叫上乘庵,拓宽后才改名为洪武北路。如果不知道南京这段历史,可能也就不知道洪武北路当初的境况。现在的洪武北路南北双向六车道,宽敞平整,是南京主城区特别是新街口地区重要的交通动脉,而当初的上乘庵,要经过一辆小轿车,也是歪歪斜斜、磕磕碰碰,若逢下雨,更是泥泞、颠簸不堪,后来市政建设,才变成今天的通阙大道。

    这是党派办公的大环境,再说小环境。由于“南京第二高”建设时间早,里面的配套也就十分的简单,各党派的办公条件也简单的很。2002年,我进民盟机关的时候,电脑还是十分稀缺,就是为数不多的几台,那都是大块头,一台电脑就能占一个桌面,上网的话就得把电话线插上,一边等着慢慢的拨号,一边还在想着外面的电话打不进来怎么办。机关用的是胶卷照相机,开会、活动拍摄,照个十几张,冲洗出来再选择几张可用的保存,不好看的就被废弃了,如果要发给网站,还要专门找地方扫描,这样下来胶卷和冲洗费、扫描费就浪费了许多。党派机关刊物多是油印的八开对折小报纸,起初刻版还是自己来,慢慢才采用铅字、电脑排版,编辑制作也跟着方便起来,版面随之更加美观。七楼会议室是大家共用举办大型会议的地方,里面摆设的都是老式的桌椅,厚重加笨重。最容易引起大家注意的是主席台后墙上悬挂的紫红色帷幕,上面满是岁月留下的斑斑点点,许多地方还开着三角形的小口子,把帷幕点缀的别样醒目。

    下面说说吃。听机关老同志说,九十年代以前,物资十分奇缺,南京也没有多少饭店,盟市委来个客人、有什么会议或者碰到机关哪个人过生日,大家就到大楼下面的小巷道里,找个“馆子”,犒劳犒劳。在今天看来十分简单的用餐,在那个时候也算是大餐了。再说家庭伙食问题,机关同志间最流行和开玩笑的一句话就是“两天吃了三顿肉”。七八十年代由于物资稀缺,吃东西就靠发粮票肉票,吃肉更是破天荒的事情,如果两天吃了三顿肉,那幸福的滋味就真的难以用语言表达了。机关的伙食也是十分的简单,2002年的时候,中午还是三块钱的伙食,大家中午拿着饭票,在有限的饭菜品种里选出自己相对能够接受的,大家开玩笑说这是“瘦子里面挑胖子”——硬是要在不喜欢的饭菜里面选择一个“喜欢”的。

    2003年,党派机关搬迁到成贤街43号,办公和生活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大楼新盖的,同样是七层,但建筑庄重大方。论大环境,大院背靠市委市政府和东南大学,东临南京图书馆,南面就是繁华的珠江路,西面和南京大学相望。大院原是国民政府时期交通部的院落,东南大学是中央大学的遗址,市委市政府办公地址是国民政府时期的考试院,因此,无论是走在成贤街还是走在43号大院里,隐隐若若就能感受到历史的车轮声。特别是上世纪40年代的中央大学,是中共和民主党派共同携手,与国民政府斗争的主“战场”之一。走在今日的东南大学,还依稀能够想象到民盟领导人慷慨陈词的万丈豪情。

    见微知著,由小及大。现在,党派机关的每个处室都配置了液晶电脑,宽带上网想上就上,信息交互畅通方便,再也不怕影响电话打不进来。以前和盟员联系多用书面信件,现在大多用传真、电子邮件交流,许多需要耗费人力物力的事情,通过网络都可以解决。以前材料印制的时候一大堆,浪费纸张,现在复制一个或者拷贝一个,伊妹儿一个或者共享一个,节约了资源,省下了许多经费。我们机关在2003年,买了一台五百万像素的数码相机,淘汰了以前的胶卷照相机,买来的时候,数码相机看起来很小,大家都觉得新鲜,每个人都要把玩把玩,可是几年后,在无数卡式机的“威逼”下,这个起初看起来很小的相机就成了大块头。2007年,机关新买了台八百万像素的卡式数码相机,代替了这个不算大块头的大块头,新买的相机装在衣服口袋里都觉得轻巧。数码相机拍摄效果自然不用说,开会活动多拍摄几张,最后把不好看的删除,选择可用的冲洗或者发到网站,可谓节约又便利。另外,党派宣传大多实行彩色报纸和网站并用,渠道增多,信息交互快速便捷,不出门在家点点网络,就知道有什么会议有哪些活动,真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若是有什么重大活动,还可刻录光盘记录下来,想看就看。位于大楼七楼的大会议室整齐、干净、美观大方,要投影就能投影,要数码就能数码,高科技现代化的装备配齐配全。另外,每个党派都有自己的会议室,设备都是一流的,等离子或者液晶电视,有的安装了投影设备,照明都是高科技的节能灯……

    百舸争流,沧海桑田。今天如果说起“开会把剩下的瓜子用信封装起来,给每个人一小把”,大家肯定是以为在开玩笑,或者以为是讲古今说传奇。这个也能理解,在日新月异的时代里,后辈人确实难以理解前辈的艰苦。今天的南京可以说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天南海北的东西都能买到,以前买葵花子开会的事情现在几乎不可能发生,桌面上不摆则已,摆则必是当令的水果,新鲜甘甜。以前说“两天三顿肉”是说稀罕,现在说肯定被当成是笑话。以前温饱为目的,以吃肉为荣,现在的饮食则讲究精细,更加科学,新鲜、绿色无公害的食品悄然上了每家的餐桌,更多的女士则是蔬菜加水果——图的就是健康和美丽。机关食堂如何?拿着饭卡,想在食堂吃就吃,不想吃就叫上三五个朋友,搭伙自费去外面“腐败”。要是吃食堂吃什么?想吃什么有什么,鸡鸭鱼肉、新鲜蔬菜、五谷杂粮都有,如果是买面条,服务员还会面带微笑问——阿要辣油?这是中文,可千万不要误会成I LOVE YOU!

    从党派办公环境的改善,从机关工作人员待遇的改善,充分验证了改革给南京各党派带来的巨变。看着照片中的“南京第二高”,看到现在窗明几净的办公环境,享受着改革带来的丰硕成果,我们不得不赞颂改革,不得不歌唱这伟大的时代,不得不讴歌我们的党——是党的正确决策,给党派乃至全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福祉!

    如果有人问改革是什么?我认为改革就是碾路机,碾平了我们出行的道路;改革就是调色机,用彩色丰富了我们的生活;改革就是时空机,缩短了彼此的距离……

    如果有人问改革在哪里?我会回答——改革在我们的脚下,是动车,是飞机也是神舟飞船;改革在我们的餐桌上,是米面粮油,是蔬菜水果,也是鸡鸭鱼肉;改革在我们的脸上,形容美丽,微笑灿烂,自信满怀……

    改革无形也有形,无处不在无处在,无时不在无时在,我们要倍加珍惜,更要坚实的走下去……

民盟市委机关  张弛

上一篇 夏夜絮语
下一篇 夏光亚先生七十华诞贺寿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