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8日,央视报道:原中共南京市委书记王武龙被“双规”之前,中纪委派员与之谈其秘书的问题,我们的这位“原市委书记”大人信誓旦旦的动用神圣而纯洁的“党性”来担保其秘书的“清白”。没过几天,他的秘书被“双规”;又没过几天,王武龙本人也被中纪委带走。10月3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发布公告:因严重违纪、收受贿赂、干扰办案、涉嫌犯罪,依法中止王武龙的全国人大代表资格。 我不知道王武龙在用“党性”为其秘书担保“清白”之后是否会再次用“党性”为自己担保“清白”;我更不知道王武龙努力在“党性”与“清白”之间寻求某种联系并试图借此蒙混过关时是否弄清了“党性”的概念以及“党性”的作用与功能。不过,对于堕落至此的王武龙以及“王武龙们”来说,是否弄清“党性”的概念、是否明白“党性”的作用与功能等,都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因为他们对“党”、他们对“党性”的认识已经和当年或许是带着某种真诚信仰而入“党”时的认识大相径庭了。“党”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威望、他们在“党”内所窃取到的炙热权利,只是他们谋私的筹码;“党性”的神圣与纯洁、人们对神圣而纯洁的“党性”的了无猜忌的信任,则成为他们“盗铃”时的“掩耳之物”。他们也配谈“党性”? 谁都能猜得出:王武龙借用“党性”为其秘书担保“清白”,实质上极有可能是借用“党性”为自己担保“清白”。王武龙偏偏认为人们猜不出:他低估了中纪委办案人员的智商,低估了人们的政治敏感程度,这恰恰是“王武龙们”权欲熏心、利欲熏心所带来的某种必然,也恰恰是权欲熏心、利欲熏心的“王武龙们”敢于腐败的心理支撑。谁都能想得通:无论王武龙借用“党性”为其秘书担保“清白”,或者是借用“党性”为自己担保“清白”,最终都将会是徒劳的。偏偏王武龙想不通:他总觉得堂堂的党内高官、用堂堂的“党性”来担保区区的“清白”,大概不会有什么问题。事实教育了“王武龙们”:即使用“党性”也不能为“清白”提供可靠的担保。 其实,“党性” 不能担保“清白”的道理是非常简单的:你如果并不“清白”,你哪里还有什么“党性”可言;你的“党性”都丧失了,你哪里还能拿得出真正意义上的“党性”来为你的所谓“清白”作保呢?你如果是“清白”的,你也不必用“党性”来为其作保;因为无论你是用“党性”、或者是用其他的什么来为“清白”作保,最终仍然要用你的“清白”才能做出裁决。 一个浅显的道理:“清白”只能用“清白”来担保。 民盟金陵中学支部 朱建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