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组织建设 -> 工作动态
字号:
民盟六合综合支部在活力基层组织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
[发布日期: 2013-05-3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坚持履行党派职能,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民盟六合区综合支部主委  张弛)

各位领导,各位盟友:

    根据市委要求,由我代表六合综合支部做一汇报。汇报的题目是《坚持履行党派职能,不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内容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六合区综合支部的概况,二是在基层组织建设上一些的体会。

    一、六合综合支部概况

    我支部正式成立于1997年,最早的两位盟员都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加入,一位盟员叫徐明勤,溧阳人,是一名中学美术教师,本世纪初已经去世。还有一位是姜仲哲老师,1928年出生,文革中下放到六合工作,担任六合一中教师,现已退休,也是我支部第一任主委。1984年,经当时市委周维迅主委介绍,徐热加入民盟,这是改革开放以后发展的第一个盟员,当时在县里发展是十分不容易的,是东吴大学法律系毕业,后来担任六合县人大副主任,今年清明刚刚去世,享年84岁。1993年,经市委批准,这3名盟员成立六合县民盟小组,直属市委领导,这也是六合县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

    十年后的1994年,也是经过努力,经杨新华介绍,夏光亚、王家干、蔡明义加入民盟,经张尔滨介绍徐凡加入,1995年王原赞加入。之后1997年成立支部,姜仲哲任主委,王家干任副主委(主持工作),这也是在当时南京五个郊县中唯一的一个民主党派基层支部。7位盟员6男1女,当时平均年龄64.4岁,界别主要是文教卫。之后7年里,不再发展,主要因为是县。

    1994年后的十年,直到2004年终于轮到我了。我是2000年申请,2002年六合县与大厂合并撤县并区,还没有批准,直到2004年才加入。同批还有六合高级中学的李有将、陈为公,建设银行的解建,一共4人,支部人数达到11人,界别上由多了金融,首次出现了60后、70后。

    从1984年到2004年的二十年,组织发展十分艰难,有大环境的原因,也有基层单位对民主党派不了解、不支持的原因。这些老盟员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让我们这些后辈很敬佩。

    从2004年开始到2013年的十年,支部组织终于得到迅猛发展。2005、2006两年发展8人,支部达到19人。2006年,六合区总支成立,这也是南京郊区县第一个民盟总支。2007年1月六合高级中学支部从我支部划出,6人成立高级中学支部,我综合支部13人,并完成换届,由我担任主委。2007年—2012年这一届发展20人,人数再次实现翻番,截止去年支部共有33位盟员。2013年我支部向市委提交的发展对象为6人,都已经接受了组织考察,等待市委批准。

    因老盟员徐热去世,现还有32位盟员,平均年龄46.5岁,在全市的19个综合支部中,我们规模肯定不是最大,但可能是最年轻的综合支部。男21女11人,其中退休5人、在职27人;界别分布,教育7人、卫生7人、文化6人、金融2人、机关公务员5人、事业单位4人、企业1人。各项结构指标较为合理。

    回顾六合综合支部这个基层组织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几乎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主党派在基层发展的一个缩影。改革开放后,第一个十年缓慢复苏,成立组织,开展活动;第二个十年积极工作,开创局面,略见起色;第三个十年迅猛发展,扩大影响,初见成效。经过努力,我支部不仅实现了人数翻番、界别多样,也巩固了以教育和科技为主界别的政党特点,并彻底改变了年龄老化的问题。这一成果的取得,如果没有中共中央坚持走具有中国特色多党合作制度的方针引领,如果没有上级盟组织和地方党委统战部的大力支持,如果没有基层盟员所在单位的支持,如果没有支部盟员尤其是几位老盟员的见亲付出,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基层组织建设工作的几点体会

    做好基层组织建设,是政党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做好组织建设,不仅仅做好组织发展工作,还应当包括组织思想建设、制度建设,要通过发挥党派优势、通过做好参政议政、社会服务、宣传教育工作来推进组织建设。

    1、认真做好本职,加强思想教育,是确保组织健康发展的基本前提。

    在党派里,基层支部的每个盟员只是组织的基本构成单位;但在基层,每个盟员都代表着民盟这一政党组织的形象。近十年来,我支部提出盟员坚持将做好本职作为立身之本,通过做好本职工作为盟争光。尤其是在基层很多单位和群众还不了解民盟的情况下,更是强调并教育盟员,每位盟员都是宣传员,都是一粒“种子”,都是一面“旗子”。每次支部活动时,我们都会组织盟员先交流各自工作,了解盟员们的工作近况,然后提醒盟员一定要做好本职工作,注意自身言行。我们认为,已经入盟的同志责任更重。在入盟前我们会十分慎重,反复甄别,保证发展质量。而加入民盟之后,更应树立好盟员形象,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加入民盟。只有在这一环节上形成良性循环,才可以实现无需刻意宣传、也不断有发展对象主动找上门来的局面。

    为了进一步提高盟员的素质,我们认真组织开展各种学习活动,通过学习让每位盟员更加了解盟组织,更加热爱盟组织,进一步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进一步增强了作为一名中国民主同盟盟员的光荣感和自豪感,并立志更加做好各自的本职工作,尽到社会责任。我支部坚持每年集中活动不少于4次,积极组织盟员走入社会,开展调查研究,注重在活动中学习和感悟,提高盟员的政治敏锐性、社会责任感和参政议政能力。

    2、积极参政议政,扩大组织影响,是推进组织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这一问题上,我们仍然坚持既要珍惜参政议政的机会和平台,也要做好参政议政工作。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在每次两会换届时,我们都及时向市委报告,争取支持,将参政议政意愿和能力都很强的同志推荐上去。同时,每年度我们都会按照市委的要求对担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盟员提出要认真履行职责,开展参政议政工作不仅要代表自身街镇、行业单位开展调研、提出建议和提案,还要有民盟的界别特点。由于原来在六合县只有我们这个民主党派基层组织,所以我支部盟员担任代表委员的比例一直较高,加上前辈盟员参政议政能力强、影响大、成效突出,所以我们保持住了这一优势。2007年两会换届,有市人大代表1人、区政协常委2人、区政协委员6人;2012年换届,有市人大代表1人、区人大代表1人、区政协常委3人、区政协委员6人。在区里,各民主党派竞争十分激烈、在保住自己名额都很困难的情况下,还增加了1名区人大代表和区政协常委。这与市委和总支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与中共六合区委统战部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与本支部历任代表委员认真履职是分不开的。

    积极参政议政,不仅取得了成效,拥有了平台,也在很大程度上宣传了民盟,尤其是在与党委政府各部门中建立了良好形象。我们经常要求盟员在两会履职、行风监督和评议、提出社情民意、建议和提案办理中,坚持“认真但不顶真”的工作作风,对问题要认真调研而不说无根据的话,对建议要献出诤言而不胡乱批评,不能顶着代表委员的帽子、打着民盟的旗子,胡乱作为,而应站在参政党的角度真正发挥好民主党基层组织的职能,坚持做到有为有位。

    3、热心社会服务,发挥党派优势,是实现组织高位发展的助推力量。

    充分发挥党派优势,积极参与社会服务,也是基层组织认真履责的基本要求。2007年,在市委的统一部署下,我支部直接参与了民盟中央倡导发起的“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市委将我工作的六合区教师进修学校确定为“烛光行动”培训基地。6年来,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在教育工作委员会、各有关支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先后组织了30多批送教送培活动,六合区大约有3000多人次的校长和教师参加了有关培训。这项工作成为南京民盟社会服务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工作得到了民盟中央、省委以及地方教育部门的肯定,并为市委赢得了民盟江苏省“农村教育烛光行动”先进集体的荣誉。

    随着界别和人数的增加,我支部的社会服务能力也得到了很大加强。2008年支部积极响应号召,通过不同渠道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2010年春节前,我支部积极筹措经费,为全区14个街镇敬老院捐赠生猪14头。2011年六合区总支与竹镇镇正式结对共建。临近严冬,经我支部达宽宏联系,为竹镇镇爱心超市捐赠105件防寒羽绒服。2012年我们走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走进村镇,为群众进行健康咨询。这些活动的开展,既加强了对盟员要关注民生的教育,也向社会群众宣传了民盟组织,进一步扩大了民盟的影响。

    4、坚持民主团结,完善制度建设,是促进组织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

    作为原六合县唯一的一个民主党派基层支部,区委统战部十分重视我支部的建设,支部也经常与统战部沟通和联系,及时通报支部的工作情况。支部还注意保持与盟员单位党组织的联系,盟员的工作和盟务活动都得到了他们的大力支持。这些年来,支部历任支委班子能做到齐心协力,热衷盟务。我们既传承了传统,努力保持在六合区内各民主党派中的领先位置,也不断适应新形势要求,创造性开展盟务工作。在支部学习中不搞简单的读报,在问题讨论中不搞“一言堂”,对盟员失当言行进行批评教育,教育盟员不讲“过头话”、不乱发牢骚。定期召开支委会议,遇到重大时间交给全体盟员讨论。我们认真做好支部活动的宣传工作,连续两次被市委评为宣传工作先进支部。在支部经费管理上,坚持财务公开,规范管理。我们定期收缴盟费,在职每人每年100元,退休50元,超过70岁可以免交。经费由支部组织委员负责保管,由主委负责审批。经费支出主要是每年一次的集体外出,其他支出基本不占用支部经费,并在年末向全体盟员通报经费收支情况。

    这些年来,六合综合支部全体盟员在各自岗位上都取得了优异成绩,支部工作也得到民盟市委和中共六合区委统战部的好评,取得了成绩在此不一一列举。当然,基层支部的组织建设工作也有很多困难,尤其作为综合支部。主要有,一是盟员分散、集中困难;二是经费紧张、手头拮据;三是本职繁忙、盟务分心;四是事务琐碎,缺少高度;五是竞争激烈,发展乏力。要想在组织建设上再上台阶,这些难题需要一一破解。

    以上汇报不当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盟友批评指正。谢谢!

上一篇 民盟六合区总支“活力基层组织建设”实施计划
下一篇 民盟扬子石化支部在活力基层组织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