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时间 1993年5月15日 盟员总数 155人 历史沿革 民盟秦淮区总支部阶段 第一届总支部 1993年5月15日至2002年7月5日(盟员54人) 总支主委 徐鸣衷 总支委员会委员 王仰筹、吴梦蛟、江家福、左长林、杨枝凤、陈定军、殷立慧、朱双瑾、邓晓春 下辖7个支部、1个小组 十八中支部(主委朱双瑾)、十九中支部(主委江家福)、二十中支部(主委马国浩)、二十七中支部(主委左长林)、三十二中支部(主委万复权)、中华中学支部(主委陈定军)、秦淮小教支部支部(主委邓晓春)、进修学校小组(组长王仰筹) 1996年3月25日总支调整: 总支主委 吴梦蛟 增补委员 马国浩 1999年12月28日增补委员 郑雪平、张爱英 第二届总支部 2002年7月5日至2007年6月19日 (盟员85人) 主 委 吴其昌 副主委 王宝淮、张爱英、郑雪平 委 员 耿芹 智向鑫 马国浩 张永年 陈定军 江家福 下辖7个支部 十八中支部(主委张爱英)、十九中支部(主委王宝淮)、二十中支部(主委马国浩)、二十七中支部(主委张永年)、中华中学支部(主委陈定军)、 秦淮综合支部(主委郑雪平)、退休支部(主委江家福) 第三届总支部 2007年6月19日至2011年10月10日(盟员112人) 主 委 王宝淮 副主委 郑雪平、智向鑫、耿芹 委 员 陈之平、丁兆清、曹志刚、曹正洪、张爱英、江家福 下辖8个支部 旅游营养学校支部(主委耿芹)、文枢中学支部(主委智向鑫)、二十七中支部(主委丁兆清)、中华中学支部(主委陈之平)、财经学校支部(主委张爱英)、市第一医院支部(主委曹志刚)、秦淮综合支部(主委郑雪平)、退休支部(主委江家福) 第四届总支部 2011年10月10日至今 (盟员142人) 主 委 郑雪平 副主委 智向鑫、耿芹、张爱英、曹志刚 委 员 丁兆清、王宝淮、朱翔、江家福、李婧、顾武英、姜玉华、曹正洪 下辖9个支部 旅游营养学校支部(主委耿芹)、文枢中学支部(主委智向鑫)、二十七中支部(主委丁兆清)、中华中学支部(主委姜玉华)、财经学校支部(主委张爱英)、市第一医院支部(主委曹志刚)、市中医院支部(主委朱翔)、秦淮综合支部(主委贾芸丽)、退休支部(主委江家福) 基本情况和主要事迹 民盟秦淮区总支于1993年5月成立,至2011年6月底,总支拥有8个支部,盟员155人,分布在教育、政府、科技、经济、法律、金融、非公有制经济等多个界别,有市人大代表1人,市政协委员2人,区人大常委1人、代表2人,区政协常委3人、委员3人,一大批盟员在本职岗位上肩负着中间骨干的作用。是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盟务工作十分优秀的民盟地方基层组织。 多年来,在民盟南京市委的精心培育和中共秦淮区委的热情关怀下,总支紧密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积极参政议政,创新工作思路,发挥了特有的作用,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高度赞扬,多次获得省、市先进基层盟组织的表彰,2011年荣获民盟中央授予的“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现将总支工作介绍如下: 思想建设作为肩负政治责任的参政党,一定要提高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自觉性,增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坚定性,继承和发扬盟的优良传统,解放思想、开拓进取,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民盟秦淮总支注重时时事事处处密切党盟关系,努力培养盟员四项基本能力,提高总支整体素质。 总支坚持每两个月(各支部每一个月)召开一次学习生活会,学习十八届以来有关会议的精神,学习党在新时期的统战理论,学习老一辈民盟卓越领导人的道德风范,学习贯彻民盟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自觉接受党的领导,强化盟员的政治意识,提高政治把握能力,做到观察问题想政治、分析问题问政治、处理问题讲政治;不断巩固多党合作的政治格局,提高合作共事能力,引导盟员树立大局观念,增强大局意识,学会沟通协调,讲究工作方法。 组织建设新形势下,加强民盟基层组织建设,是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长久之计,也是打造干部队伍,落实“人才强盟”战略,实现民盟事业不断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中共秦淮区委统战部的指导下,民盟秦淮总支组织建设基础扎实,干部队伍建设成果显著。 争取支持,组织发展成绩斐然。在组织发展上总支密切与党委协商,取得区统战部和各基层单位党组织的支持。如文枢中学支部一方面主动与校党委领导联系,就重点发展对象进行事先沟通,征求意见,使党委了解情况并达成共识;一方面充分协商、主动提要求。学校书记在充分了解盟支部工作基础上,非常支持盟务工作,并承诺民盟的组织发展“长流水,不断线”;注重发展秦淮区教育、医卫等优势领域中政治素质好,德才兼备的有一定代表性的知识分子,发展中积极贯彻盟市委“大力发展‘70后’,抢抓‘80后’优秀人才”战略,注意梯队建设,为干部队伍建设“找准人”, 为党盟合作打好坚实基础。 参政议政积极参政议政,是民主党派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其形象和作为,地位和作用的重要体现。加强参政能力建设,切实提高参政水平,以使民盟的参政能力和参政水平能够与中共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相匹配,从而促进政党关系的和谐,巩固政党制度,推进多党合作。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民盟秦淮总支主动配合区党政的工作,在参政议政中密切了党盟关系,在服务秦淮区建设上发挥了盟员才干,切实履行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职能。 其中调研文章“完善社区首诊和双向转诊机制的建议”获优秀调研报告;“关于发展秦淮高中教育的几点建议”获优秀提案,得到了区政协的表彰;《南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现状及对策》提案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总支首创了政协委员盟内述职制度,并始终坚持每年召开两次。每年两会前及两会后,总支都要求代表、委员述职,汇报履行职能、议案提案办理情况,并请有经验的老代表、老委员点评,确保议案提案能够围绕中心、体现民生、措施具体,树立帮忙不添乱的意识。述职制度既时刻提醒担任代表和委员的盟员要明确身份、不辱使命,又能汇集盟内人才智力优势,群策群议,真正能提交反映民生的提案。 总支鼓励和引导盟员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关注民生,尽力为单位和社会多做贡献。总支发动各支部,开展了“一人一信息”和“一支部一建议”的活动,充分调动了广大盟员参政议政的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秦淮综合支部主委、市中医院主任医师郑雪平利用专业知识提出《关于充分利用驻区优质中医资源的建议》,深得区长的重视,有效整合了秦淮区属医疗资源,建设秦淮区中医药特色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并报省、国家级示范区成功;同时,他还善于关注社会,2008年郑雪平向秦淮区人代会提交了《关于加强夫子庙景区长效管理的建议》,被列为当年的第一号建议案,由区长亲自督办。为夫子庙成功创建国内首家开放式5A级景区作出了贡献。 社会服务是参政议政的重要实践,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一个有效途径。秦淮总支多年来坚持利用自身资源为社会服务,从“出主意、想办法”不断向“做实事、做好事”推进的过程,正是使民盟贴近社会、贴近老百姓,更多收集社情民意,更好参政议政的过程;正是展现民盟能力与真诚,竭尽全力、力所能及,拾遗补缺,更好实现民盟心系民生的过程;正是形成总支凝聚力,为组织发展形成影响的过程;也正是搭建平台,培养和提高后备干部能力的过程。 总支积极响应盟市委社会服务进社区要求,结合秦淮总支医卫和教育优势,认真开展社区共建。2008年总支与夫子庙街道签订共建和谐社区协定,开展医疗援助和教育帮扶活动。2010年总支又在夫子庙社区正式挂牌成立民盟南京市秦淮区医疗服务站,走进社区,服务困难群体,在敬老院进行义诊。每二个月总支均至少派一名盟内医疗专家坐诊半天,实行提前通知预约、专家挂牌服务、全程免费咨询、提供最佳诊治路径、社区医生培训等系列化服务。在非坐诊期间,如有急诊患者,可导入相对应的专科绿色诊治通道,为辖区居民提供全时便捷服务。此外,应社区要求,还可不定期开展特色专科及养生健康讲座。每年春节前夕,盟内医务人员对社区几名90岁以上的老人上门进行体检。总支还注重发挥民盟教育资源优势,应莲子营社区的邀请,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南京外国语学校吴蓉老师围绕“幸福妈妈与幸福家庭”,为社区妇女作了一场深入浅出、趣味盎然的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总支长期坚持帮助家庭困难学生。如中华中学多年如一日坚持“爱心接力”帮助困难学生,去年一年捐款将就达1800元;财经学校倡导帮助困难学生“王小雨”;总支还帮助夫子庙街道三个困难家庭的学生,为其中一个学财会的中专生送了台计算机。此外,总支响应盟市委“进监帮教”活动,与江宁监狱牵手共建,将“爱”送入高墙内,发动各支部为监狱服刑人员捐书,总支捐书5000册。截至目前,已累计为江宁监狱捐书过万册。江宁监狱的警官都说:“我们有困难就找民盟,找到民盟我们就能解决困难!” 盟员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称号、受表彰情况 曹志刚2008年获得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基层组织受表彰情况 2011年荣获民盟中央授予的“全国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盟员历任各级人大、政协职务情况 耿 芹 秦淮区第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 秦淮区第九届政协委员 郑雪平 秦淮区第十五、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 南京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 秦 岗 秦淮区第十六、十七届人大代表 秦淮区第九届政协委员 贾芸丽 秦淮区第十七届人大代表 秦淮区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 张爱英 秦淮区第十五届人大代表 秦淮区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王伯成 秦淮区第九、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邵曙宁 南京市第十二、十三届政协委员 丁兆清 秦淮区第十届政协常委 秦淮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曹志刚 安徽蚌埠市政协委员 秦淮区第十、十一届政协委员 李 婧 秦淮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朱海燕 秦淮区第十一届政协委员 盟员历任本单位中层及以上干部情况 顾武英 瑞金科技创新创业街区管委会办公室副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