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南京五中支部于4月20日下午,组织盟员参观甘熙故居,了解南京的又一特色景点。南捕厅俗称“九十九间半”的甘熙故居,经过维修,终于恢复原貌,一派古色古香。 这“九十九间半”的宏大建筑是清朝道光初年江宁甘福修建的,其中包括收藏大量书籍的津逮楼。甘熙是甘福的次子,为晚清著名文人,平生著作甚丰。金陵甘氏是江南望族,其祖先最早可追溯到战国的秦丞相甘茂,其后甘罗、甘宁、甘卓等都是著名人物,今世甘贡三和他的儿子甘南轩、甘涛、甘律之也是南京文艺界的名人。 甘熙故居从古到今有三大贡献。首先,这“九十九间半”大规模的清代私人住宅,具有很高的古典建筑艺术价值;第二,津逮楼藏有大量珍贵古籍,甘贡三于解放后悉数连同《白下琐言》、《建康实录》仿宋木刻版数百块无偿捐赠南京图书馆,这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第三则是为宏扬京昆艺术作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甘贡三自幼爱好戏曲,对道教音乐有深刻研究,对民乐精于笙、箫、笛、三弦、琵琶等的演奏,并精研昆曲,1935年曾于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灌制《寄子》、《扫松》等数折。1957年曾应江苏广播电台邀请录制笛子曲牌十首。正是这位老艺术家培养了第二代的京昆人才,并惠及第三代,继续京昆事业。甘熙故居这三大贡献是不朽的。 参观期间,盟员们听退休历史老师邵泽成浅谈民盟的发展史及我们当前的责任,通报了白下总支五一期间将举行的中高考咨询事宜。 民盟五中支部 姚晓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