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人民中学支部南博行记 浩浩的长空里,添了几朵闲适不动的云;暖暖的艳阳下,多了几位勾留不去的客。若问这云、这客是谁?答曰:这云谓之秋云;这客则是我们。在这秋光尽染之际, 我们人民中学支部一行七人, 欣然迈进了南博的高堂邃宇,沉醉在了历史赐予的秋硕般的腹笥丰瞻中。 从钟鼎碑刻到近现代作品,书法馆里的一笔一划无不透出灵性,并让我们驻足。或明媚秀雅,或疏朗敦阔,或皮肉筋骨气恣肆挥洒,当然,也有的貌如巫婆脸般刻板古怪黑沉,有一点要把人逼仄的感觉。于是,有同伴就表不认同了,认为这样的作品不美,不是书法正道。我则感叹:书法艺术本就千姿百态,形神理趣气追求各异,我们为什么非要用一种标准一把标尺裁剪取舍之呢?这种用单一标尺取舍一切的思维模式,实在是太陈旧了啊! 走出书法馆,我们又参观了中国传统温婉女性展。我们欣赏到了前朝的女红——手秀的锦缎服饰;欣赏到了前朝的女艺——手绘的丹青画卷;欣赏到前朝的了女容——抹的胭脂戴的饰品;还欣赏到唐伯虎画唐代扬州女优的《李端端落籍图》,那“黄昏不语不知行,鼻似烟窗耳似铛”的李端端,虽花容失色面如墨,却善用情打动才俊,从而最终自我成就了一段美好姻缘。这故事富于启迪,让我想到了秀外与慧中的关系?更叫我感悟到了善用情比不善用情的女性更易自救和获得成功的道理。 走出前朝女性们温婉美好的生活,我们还参观了民国馆,网上文章里说这里的女人味更足。为什么呢?大概是民国馆里有精美的民国风格的首饰、经典的民国招牌的护肤品、各式旗袍、精致的刺绣在销售吧。同去的几位女性到此特别兴奋,瞬间就消失在了那些民国风情的小巷小店中,她们尽情挑选着心仪的铁蝴蝶结、歪歪油(蛤蜊油)、脂粉……表现出了对温婉年代的浓厚兴趣。 参观半日,同行们意兴盎然,大家不觉议起了尚在襁褓之中的汇文女校。未来之汇文女生们,是否可以从这传统女性之红、艺、容、情中汲取一些营养精华呢?未来之汇文女校在传承传统女性美方面,又可以做怎样的功课呢?  人民中学支部 杨仲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