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论坛暨新兴绿色化与江北新区建设研讨会隆重举行 腾讯大苏网讯 今年7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南京江北新区,成为第13个国家级新区,并提出生态优先为重要战略。9月25日下午,由扬子国资集团、民盟江苏省委经济工作委员会、民盟浦口总支主办的“第二次南京江北新区发展论坛暨新兴绿色化与江北新区建设研讨会”在浦口求雨山文化产业园隆重举行。 江苏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孙志高、江苏省住建厅钢结构混凝土协会会长顾炎晴、江苏邮电规划设计院原书记周晴、江苏省住建厅科技推广中心副秘书长赵欣、扬子国资集团董事长蔡龙以及相关业内学者、南京高校校友会联盟出席了此次论坛。 此次论坛主要围绕“国内外城市新区建设与发展及其对江北新区新兴绿色发展的启示;长江经济带战略中的江北新区发展机遇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要求;建筑工业化、智慧城市与江北新区新兴绿色化发展;加快融资租赁业在江北新区的发展、PPP模式分析”等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相关部门领导与业内学者畅谈交流,共同把脉江北新区未来发展。 众所周知,国务院在新区批复中,指明了江北发展的三大关键词:创新驱动,开放合作,绿色发展。而在论坛上,江苏省发改委规划处处长孙志高提出,绿色化发展,不仅是将新区区域内绿化提升,而更应该是深入到社会管理、强化保障和加强智库建设等方面,通过高新技术与设备更新进行改造提升,向高端、绿色、低碳方向发展。 目前江北新区的发展,还处于规划阶段,江苏省邮电规划设计院原书记周晴特别提出,产业的定位要放在首位,让规划先行,战略先行,目标先行。在新区自身定位上,专家们大多赞同要学习其他新区的先例。“根据国家战略,融入地方特性,要有我们自己的功能。”扬子国资集团董事长蔡龙表示。 “绿色、宜居、宜业”是江苏社科院徐琴提出的打造江北新区的三个关键词,从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她认为打造具有持续内生长性的江北新区,才能让产业生态实现持续繁荣,更加丰富。 江苏省住建厅钢结构混凝土协会会长顾炎晴认为,建筑产业仍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如何以绿色为循环,如何实施绿色建筑行动,在江北新区的发展中尤为重要,只有将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才能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 土地收购储备工作对盘活城市存量土地,强化政府土地集中统一管理,推进土地的市场配置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论坛上,南大教授、民盟盟员黄贤金就江北新区的土地储备做出了深入的分析,并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他分析认为,江北新区的土地供应和开发可能还是会“稳步推进”,其中中心区400多万㎡的居住用地开发周期或在5-10年以上,每一年的开发量会根据市场需求来进行合理确定,并不会大量或者过量推出市场。 论坛主办方之一的民盟浦口总支,作为党派浦口区地方组织,在助推江北新区的建设上,提出打造建筑工业化产业链,为建业产业园、实现建筑工业化产业愿望,做出了积极贡献。相信就在不久的将来,江北新区一定会成为产业高端、生态宜居的绿色城市新区。   民盟浦口总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