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绢人走进 “名家有约”附中大讲堂 讲好中国故事,传承中国文化,展现中国魅力! 3月8日下午,应鼓楼区政协常委、民盟南大附中支部主委殷绍泽、南秀村社区党委甘玲书记邀请,南京市级非遗“南京绢人”的传承人方凤云老师应约来到南大附中“名家有约”大讲堂。 “绢人”起源于唐代,先选用上等的丝,绸,纱,绢为原料,后经雕塑,彩绘,服装,头饰和道具等十几道工艺精心制成的各类人偶,堪称布艺玩具的鼻祖,2021年,“绢人”入选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又一颗璀璨明珠。 今年73岁的方凤云老师制作“绢人”已有38年了,她的人偶技术工艺制作程序上需要在面塑的基础以及人物造型,服饰,头饰工艺技艺,据有仿真、飘逸、故事情节、再现,整体艺术风味,展现民间绝活、非遗特色,面塑塑造出传统文化特点,以动物、植物、人物再现生活再现古今文化等致力于非遗传承。方老师被南京市多家学校聘为校外辅导员,是河海大学客聘教授。在面塑研究方面曾获得三个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外观设计专利。 当方老师在讲台上精心摆放下许多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绢人”作品时,现场的同学们早已安耐不住激动的心情,他们翘首以盼,用雷鸣般的掌声欢迎了方老师的到来。 接着,同学们在方凤云老师的如数家珍中,零距离欣赏了一个个精美的“绢人”作品,有“四大美女”、有“年年有余”、有“维族少年”、“北京奥运福娃”等。大家都被这些方寸之间的小人深深吸引,为这背后的高超技艺而叹服。 最让同学们开心的是体验实操环节。为了让大家对“绢人”有更深的了解,方凤云老师现场为同学们办起了“培训班”,她给每个同学分发了一个面团和牙签,并教大家制作“绢人”的头部。 现场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同学们一拿到面团就赶紧摆弄起来,他们或揉搓,或手捏,可纵是使出了浑身解数,也难以做出满意的人脸来。 一切尽在掌握的方凤云老师,索性走到同学们中间,亲手做起了示范。之间她运指如飞,须臾之间就做出了一个可爱的人脸。同学们欢呼着送上了掌声,同学们懂了,原来,任何看起来简单的技艺,都离不开背后千万次的练习和努力。 在 “双减”政策背景下,如何进一步发挥鼓楼区丰富的优质科教资源作用,助推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提质增效!南京大学附属中学初中部与湖南路街道南秀村社区携手合作,共同开拓社区优质教育资源,邀请名家走进校园,精心设计课后服务课程,让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之余,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加强学习,做好文化传承,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民盟南大附中支部 殷绍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