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孙宁生老师从云南发来消息分享他成功的喜悦:“恭朴丽是我在曲靖茨营中学所教的学生中,第一个当上高中教师,拿到了第一个月2800元工资,专程来看望我。恭朴丽初中毕业后考入麒麟区一中,2015年考入云师大化学专业,南师附中校友(我的学生,留美博士)资助了她大学的学费。她当上了光荣的人民教师,知道回报社会,感恩帮助过她的人”。信息后面还附了一张他和恭朴丽的合影,看到照片上孙老师饱经沧桑的脸上露出的微笑,能真切感受到他内心深处那一份喜悦,那一份经过长期辛勤付出而收获成功的幸福感。 所有成功的背后都少不了艰辛的付出!孙宁生老师在2011年9月从南师大附中光荣退休后,没有开始自己休闲的老年生活,而是前往云南曲靖茨营希望中学支教。在这里他培养了大批学生,用自己的温暖关爱和博学多识,让她们从本就缺乏约束的,对自己也多少有些放弃,不把学习当回事儿,逐渐养成坏习惯,到最后甚至干脆不学的农村孩子们,变成对自己负责,对未来期待的青年学子。 在2013年9月,孙老师告别了茨营中学,他又一次欣然接受了田字格助学负责人的邀请,担任贵州威宁县哈喇河乡河边村田字格小学校长。这一次又是更大的挑战:因为这里之前没有小学,孩子们上学要到20多公里外的一所小学,要走2个多小时。孙老师与6名志同道合的年轻人来到哈喇河。初期的田字格小学,坐落在一个山坳里,海拔高度2600多米,手机信号微弱,说是学校,其实6间教室才建成,再无其他。孙老师到达之后,请来工人做水泥黑板,接通水电、改造食堂。学校投入使用后,孙老师和他的同事们陆续克服了诸多困难:教学用具相当缺乏,他每次去县城添置教具,来回路上要花15个小时;学校不通网络,无法进行多媒体教学;所有的老师都是志愿者,除了他都不是师范专业的科班教师。到今年九月,孙老师已经在小学担任管理和教学整整六年。母校和家乡的活动都看不到他的身影,社会上的各项颁奖,也难以见到他亲自领奖。只有每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他会说说学生的进步,聊聊师资的缺乏,呼吁更多的志同道合者加入他的行动。 英语里的enlighten,取义启发教育他人,孙老师这样的数年如一日的润物无声,如一盏心灯,点燃,温暖,传承! 南师附中 施润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