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盟务动态 -> 总支工作
字号:
决不放弃的精神是我们永远的前进动力
[发布日期: 2017-12-01 ]  本文已被浏览过

      2017年11月25日,民盟南京市第十二中学支部进行了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奔赴黄桥参观了黄桥战役纪念馆,去感受革命先烈顽强不屈的战斗意志,严明的战场纪律还有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战斗勇气,这一切精神在我们参观黄桥战役纪念馆时,从一幕幕的图片展示中,穿过历史的尘埃,让我们在70多年后的今天仍深深的震撼着。


     

      1937年7月全面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和军委会先后任命韩德勤为江苏省政府主席和鲁苏战区副总司令,在苏北敌后建立国军抗日根据地坚持抗战。而中共认为国民政府分给新四军的辖区狭小,为自身发展,也制定战略计划,命令新四军、八路军不顾国民政府的战区划分的约束,从南、西、北三个方向向苏北发展。因此双方不可避免地发生矛盾。1940年6、7月间,新四军江南陈毅部渡江,并于7月29日攻占苏北国军所属的黄桥等地。9月,协同新四军开辟苏北的南下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第二支队和新四军第五支队,分别抵达涟水以北地区和大运河西岸,与新四军苏北部队形成有利的战略态势。韩德勤不甘地盘丧失,率部于10月初反击新四军,企图收复黄桥,但因苏北国军李明扬和陈泰运部及部分苏北保安旅观望不前,韩德勤本部89军1.5万人被陈毅、粟裕以“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方法打败。韩德勤嫡系89军被歼灭1.1万人,军长李守维坠河而死,独立旅旅长翁达自杀。与此同时,八路军也南下攻占苏北韩德勤部据守的多个地区。自此,中共初步完成了发展苏北的战略计划。但黄桥战役和随后发生的新四军追歼韩德勤部的曹甸战役,引起了国民党将领和蒋介石的严重不满,直接导致了1941年初皖南事变的发生。

 


      新四军黄桥战役纪念馆于1979年4月筹建,1980年10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纪念馆下辖革命旧址四处及纪念建筑二处。革命旧址有:通、如、靖、泰临时行政委员会旧址(丁家花园)、新四军苏北指挥部旧址(原黄桥中学工字楼)、新四军苏北指挥部第三纵队司令部旧址(严复兴楼)、黄桥战役支前委员会旧址(何家祠堂);上述旧址1982年3月列为江苏省第三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建筑分别是:新四军黄桥战役革命烈士纪念塔、粟裕骨灰安放处。

      丁家花园是纪念馆的主要馆舍,位于黄桥镇米巷10号,是中国地质事业奠基人之一丁文江先生的故居,现占地3785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 近20年来,黄桥战役纪念馆共接待各界观众480万人次,1997年被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参观完纪念馆以后,我们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支撑着我们的人民军队在这样困难和实力十分悬殊的环境下抱着必死的决心打赢这样的一场战斗?我想除了遵照中央的指示和将军们的领导之外,我们的革命队伍中始终存在着一种不放弃的坚韧和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的热爱和使命感。他们是军人,为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保护革命的果实不被别有用心之人窃取,那种使命感正是驱动他们为之不断奋斗,流血甚至牺牲的力量源泉。再反观我们所从事的教育事业,同样需要这样一种精神,虽然现在的教育制度上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弊端,社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不也是正在这样一个艰苦的环境里去奋斗,去完成党和人民交给我们的使命吗?

     同样的使命,同样艰难的环境,我们在越来越复杂的社会大环境进行着一场更为旷日持久的斗争,为了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我们不应该放弃每一个孩子,应该始终对每一个孩子抱有希望,困难虽然多,任务虽然艰巨,但我们绝不放弃,任重道远,砥砺前行。

                           民盟南京市第十二中学   陈明宝


上一篇 穿越时空古道,感受风流人物
下一篇 登高望古城新貌 相聚学十九大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