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文化工作委员会确定的调研课题是:“调整业态,彰显夫子庙文化特色”。针对南京市民对夫子庙现代商业气氛过浓,而原生态文化渐行渐远,希望恢复夫子庙原生态文化的要求而展开调研。前一时期,已通过实地考察、与夫子庙管理者进行座谈,查找历史资料等方式,对夫子庙历史与现状进行了调研。近日,文化工作委员会调研组一行又赴山东曲阜,孔子故里进行调研考察,收获颇多。 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有悠久的历史,丰厚的文化积淀,规模宏大。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汉高祖刘邦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后历代不断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现有楼、厅、堂480余间,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府内存有大量文物和档案。 孔庙是我国历代王朝祭祀孔子的庙宇,位于曲阜城中央。它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规模宏大,气势雄伟的古代建筑群。公元前478年,弟子们将孔子生前“故所居堂”立为庙,“岁时奉祀”。当时只有“庙屋三间”。东汉永兴元年(公元153年), 桓帝令修孔庙,并派孔和为守庙官,“立碑于庙”。其后历代王朝先后对孔庙共大修15次,中修31次,小修数百次。现在的孔庙占地约200亩,南北长达1公里多。四周围以高墙,配以门坊、角楼。黄瓦红垣,雕梁画栋,碑碣如林,古木参天。这一具有东方建筑特色的庞大建筑群,面积之广大,气魄之宏伟,时间之久远,保持之完整,被古建筑学家称为世界建筑史上“唯一的孤例”。 孔林位于曲阜城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专用墓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氏族墓地。据统计,从子贡为孔子庐墓植树起,自汉以来,历代对孔林重修、增修过13次,增植树株5次,扩充林地3次。整个孔林面积比曲阜城要大得多。孔林作为一处氏族墓地,在这里可研究我国历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丧葬风俗的演变。孔林内现已有树10万多株,各类大树,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如同一座天然的植物园。
曲阜市并不大,从城南到城北不过2里地,面积上占绝对主导地位的是“三孔”,曲阜人口也不多,但其中占绝大多数的是孔姓。调研组盟员在与曲阜市民交谈中得知,曲阜市并没有与现代工业相关的产业,全体曲阜人就是守护、陪伴着“三孔”,依托“三孔”大力发展旅游业。这里的旅游品市场也是以“三孔”为主题,有用曲阜特有的楷木根做的孔子雕像、如意,用泰山朱砂石做印章料代人刻字,还有具有山东特色的煎饼。整个曲阜市仍保留着悠久历史带来的古朴民风,老年人在太阳下眯着眼打瞌睡,古老的马车慢吞吞地行进在三孔的围墙边。对于远道而来的游客,出租车司机和马车夫会自豪地一路作义务讲解,并提醒你不要买太多的旅游纪念品。尤其让人感慨的是,曲阜市文物部门对“三孔”的保护做得极为到位,他们将古建筑的屋檐罩上细金属丝网加以防护,以免小鸟做窝破坏建筑构件。“三孔”到处是千年古树,有和树因自然因素而开裂,他们也是用这种细金属丝网将树开裂的两端拉住,以防开裂加剧,而有的树也竟慢慢长合了。“三孔”的环境卫生很好,看不到随处丢弃的垃圾。曲阜人说:孔子名声太大了,谁不尊重呢。 没有现代工业、商业的冲击,使古城古风犹存。 文博支部 颜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