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纪念南京民盟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的头炮,又恰逢中国民主同盟成立75周年,南京民盟首届青年盟员盟史知识竞赛的举办可谓应时应景,其效果也十分显著。广大青年盟员学盟史读盟章,了解前辈先贤的功绩,继承党盟合作的传统,普及盟史的目的在开赛前已经达到】  比赛现场     紧张的赛场     颁奖现场  认真的评委   萌萌哒主持人们   与场上一样热闹的场下观众  被翻烂的学习材料,画满了重点。
为纪念南京民盟成立70周年,从去年开始,民盟南京市委就开始筹划准备一系列活动。知识竞赛这种集知识普及、比赛和趣味于一体的活动形式自然成为候选节目,但举办的规模到底是全市盟员还是作一定的限制,却一时难以确定。南京民盟十年前曾成功举办过一次全市规模的知识竞赛,但今年的重头戏无疑是纪念大会和文艺演出,整个系列活动应有主有次、安排得当。最后还是民盟市委主委王汝成一锤定音:让南京民盟青年工作委员会具体承办一场由青年盟员参加的知识竞赛。 曾经担任过民盟江苏省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主任的王汝成深知,青年盟员是盟组织的未来。他曾身体力行,领导省盟青年委员会举办了多场活动,既锻炼了队伍,又丰富了盟员的组织生活。这次他提出青年盟员办赛、青年盟员参赛的理念,正是基于曾经的成功经验。 民盟南京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青委会)是由盟内青年骨干盟员组成的专门委员会,带着青年人特有的朝气和创意。为了办好知识竞赛,青委会从去年就开始各项准备工作:先后召开了四次现场筹备会和无数次的微信群内磋商,讨论办赛方案;尽早编纂整理盟史知识学习材料,内容不仅有盟史盟章,还包括民盟南京地方组织的历史和最新情况、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理论、政治协商理论、十八大以来中央重要会议和文件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概要,涵盖面很广、容量很大;比赛流程和规则五易其稿不断修改和完善,力争没有疏漏;准备比赛有关道具、租赁抢答设备等,力求细节到位、保障有力。 随着比赛通知的下发,南京民盟各基层总支也动了起来。按照要求,每个基层总支组织一个参赛队,队伍由一名领队和三名队员组成,队员年龄小于40岁。许多总支都把这次知识竞赛作为向青年盟员普及盟史知识的契机,号召青年盟员积极参与。这些平时本职工作繁忙、家中孩子年龄还小的年轻盟员们,抓紧一切空余时间认真备赛。打印出的24页学习材料都快被翻烂,材料上画满了横线和圆圈,用一位参赛的教师盟员的话说,就好像自己的学生画满重点的教科书。 赛前,总支也各出奇招,提高队员参赛水平、提升队员参赛热情。六合区总支主委瞿见宇为参赛队员举办了一场盟史报告会;栖霞区总支组织了一场选拔赛,从七八名备选队员中,优中选优,选出三名正式队员;秦淮区第二总支邀请江苏卫视《最强大脑》第三季“超新星男孩”陈智强(南航附中学生)为队员传授记忆秘诀;鼓楼区第二总支等总支举办赛前动员会,为队员们打气加油。 比赛当天,南京的天气一改前几日的阴霾清冷,变得春意融融,仿佛也在为知识竞赛的气氛加温。比赛现场,工作人员各司其职,观众陆续落座,嘉宾依次出场,大家都等待着知识竞赛的正式开始。 随着第一道必答题“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于何时何地成立”得到快速而准确的回答——“1941年3月19日在重庆”,大家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这场经过一年筹划、半年备赛的民盟南京市委首届青年盟员盟史知识竞赛,无论办赛者还是参赛者,都是第一次,现在终于交出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 赛场上,选手们准备充分、抢答激烈,比分你追我赶,超越与反超不断重复,青年人的斗志被完全激发出来。但缺乏经验的表现,例如因回答问题没有说出更多的内容而遗憾失分,或者紧张到手抖了一下错按抢答器的情况,也成为这场比赛被定格的宝贵画面。 赛场下,为现场观众度身打造的10道抢答题,在知识竞赛专门微信群内也引发了答题热情。场下观众实力不容小觑,有些场上选手答不出的问题,却能在场下得到正确答案。 比赛历经两个半小时的预赛和决赛决出结果,鼓楼区第一总支获得一等奖。而他们三位种子选手中的一位,在比赛前一天下午突然接到单位通知要去外地出差,只好由候补选手临时上阵,但这名候补选手没有让大家失望,他发挥出色,与另外两名选手一起,过五关斩六将,为总支勇夺第一立下汗马功劳。 鼓楼区第一总支的“赛前换将”正体现了知识竞赛的意义——不仅仅是参赛队员甚至不止是候补队员,而是让更多的青年盟员通过这场比赛熟悉盟史、了解盟情、学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让青年盟员人人成为盟史盟章小能手、统战理论小专家。 知识竞赛的成功举办为纪念南京民盟成立70周年系列活动打响了头炮,青年盟员的热情和干劲也将感染全市盟员,为南京民盟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贡献更多的智慧。
宣调处 江小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