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3月,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中国留学生与我开始保持电话联系。最初与我联系的是陈柳明,她说是从我曾教过的学生(现在是她的老师)那里知道我的电话的,她与一些中国留学生组成了一个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行动中国”社团(SAIC),想利用假期回国支教做义工,希望我帮助他们。陈柳明告诉我,该社团的负责人叫门千里。几天后,我接到了门千里的电话。门千里是山东人,他问了我一些云南的情况,然后说他曾经到过不丹、危地马拉等地做社工,很想为国内做些事情,并且说纽约大学也希望学生们多做这样的工作,他和“行动中国”社团的成员们曾经制订一个到中国贫困县调查的计划,学校里承诺可以提供部分资金支持。我说,这是件好事呀。门千里叹了口气说:“原先我妈妈帮我联系了江苏省北部的一个贫困县,这个县提出要看看我们的调查计划,看了以后,他们说暑假期间县政府有重要任务,不能接待我们。”当他简要地告诉我调查计划的内容时,我既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会得到美国大学的资助,又明白县政府为什么会拒绝调查的原因了。因为“行动中国”社团提出想了解该县全年教育经费使用情况,并且想知道教育经费有没有贪污、挪用情况。 门千里说,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个不讲假话的人,想让我帮他们出出主意,能让他们为国内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在电话中,我建议他和“行动中国”社团的朋友们,可以考虑到云南短期义务支教,同时了解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状况,了解山区中小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困难,提出相应解决的方法。他欣然同意。我告诉他,国内正开展轰轰烈烈的反腐倡㢘运动,可以在计划书中列出这样一条:经过反腐倡㢘教育,教育行政部门取得了哪些成果?听到我的建议,门千里连连称赞:“您这个提法好,与我写的调查提纲的实质是一样的,您的提法人们更乐于接受。” 很快,门千里说他们写出了新的社工计划“茨营中学支教及社会调查方案”,可惜我要到星期六才能到城里网吧去细看,于是他在电话中把主要内容告诉我。我肯定了他们的新计划,并提出可增加两个项目:与留守儿童共同生活一天,到乡村敬老院做一天义工。2011年7月18日,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行动中国”社团(SAIC)一行5人到达茨营,开始了10天的支教及社会调查。门千里说,这次活动,他和同学们感到收获颇多。我告诉他,中国有句古话:“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这个“预”,也包括书写计划书,必须充分考虑各种情况,措辞得当,否则好事不一定能做成。 2012年暑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行动中国”社团(SAIC)在门千里的带领下,第二次到茨营中学支教,他们这次活动得到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3000美金的资助,他们用这笔钱为茨营中学购买了笔记本电脑、投影仪、双面喷漆书架及部分图书。(孙宁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