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月17日,我带着相关材料,找到了位于乌蒙山最南端朗目山东坡的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茨营乡中学。学生们正在进行期末考试,门卫拦住了我。两位门卫的年龄都在50岁左右,他们问我来干什么,我说退休了想来支教。其中一位问:“支教这事应该是教育局安排的,你有教育局的证明吗?”我说没有,我拿出了身份证及南师大附中的工作证,他们核对一番,“这些只能说明你当过老师,不能证明你是来支教的……”我想起几天前刚从民盟南京市委开的证明,于是从背包里拿出来: 年龄较大的那位问:“南京现在还有同盟会吗?那是孙中山创立的,应该有100多年了吧?”我连忙解释说:“不是同盟会,是中国民主同盟,简称民盟,是个民主党派。西南联大的闻一多教授就是民盟的……”于是,他们打电话给校长,校长说让政教处主任来看看。 茨营中学的政教处主任蔡培建老师简单询问了我的情况,陪着我去见校长王德寿老师。我主动递上民盟的证明和我的身份证、工作证。王德寿老师说:“我知道民盟,那是人数最多的一个民主党派。欢迎孙老师来义务支教,只是我们学校条件较差,不知道孙老师能否习惯这里的生活。”我表示,1968到1978年我在农村插过队,1987年开始,曾经多次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学校支教,又经过十年的精心准备,一定能适应云南农村的生活。接着,我和王德寿校长经过半个小时的商议,定下了我今后在茨营中学的三项工作: 1. 为学校建一个图书馆,图书及书架、书橱均由我想法解决; 2. 为家庭贫困学生寻找“一对一”资助人,全校约有400贫困生,我想法联系爱心人士,尽力资助这些贫困生读完初中; 3.为学生上地理、语文、政治课,不要学校的一分钱报酬。 繁忙的支教工作开始了,我进入了一生中最精彩的历程。(孙宁生) |